市委书记孙爱军、市长陈平等市领导在菏泽高新区视察大项目建设情况
2018年,菏泽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新”发展定位,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争当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领头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给力动能转换“加速度”
2018年新投产的菏泽高新区朗峰纳米晶新材料项目,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厂区建设,创造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生产的“菏泽速度”。
目前,第一条纳米晶带材生产线一次性调试喷带成功,第二条、第三条生产线陆续投产。产品有纳米晶系列带材、无线充电用纳米晶磁导片等5大系列、10余个品种,与中车、三星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远销日本、韩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亿元,利税6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税金5000万元。
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菏泽高新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拔地而起,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2018年,菏泽高新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9亿元,其中税收占比92%,主体税种占比76.3%,占比均位居全市第一;被国家发改委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进入了科技部“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考察名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总数达到28家;安固强石墨烯实现单层石墨烯稳定生产,天能石墨烯有机光伏发电项目成为国内首条全自动工业化量产生产线……回首2018,菏泽高新区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擂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战鼓。
牵住创新驱动“牛鼻子”
自动化流水线正有条不紊地运作,设备运转却悄然无声,偌大的车间内只有不到30名员工……这样一个充满了未来感的车间,就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菏泽德通新材料高铁刹车片及减震器项目的生产车间。
“我们项目生产的高速列车专用闸瓦、闸片,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所合成的一种抗高温、耐磨损新材料,可以替代进口材料,是国内第一家通过国际UIC认证的高速列车刹车系统。”菏泽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徐传合介绍,公司研发的高速动车液压减震器产品同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高铁用复合材料及粉末冶金制动闸片100万套、减震器20万套。
在菏泽高新区,凌博瑞高铁减震器和刹车片、嘉泰高铁航空座椅、泊鹭飞机制造、华盛荣镁合金、天和高精压延铜箔等产业扎堆集聚发展,高铁航空产业正在崛起。
动能转换,创新先行。2018年,菏泽高新区狠抓创新载体建设,新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家,现有国家级创新发展支撑平台8个,省级创新发展支撑平台9个,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平台14个。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智力、人才是最紧缺的资源。为此,菏泽高新区全面落实 《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参与“海洽会”等人才交流会,指导建立了北京招才引智工作站、马来西亚“双招双引”工作站,先后举办了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创响新经济助力新动能高峰论坛,搭建平台聚贤招才。充分利用启迪之星(菏泽)遍布全国的孵化网络和清华大学的资源优势,聚集了山东水木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任雯博士、山东清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光彪、广州精点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真等一批高端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
抓好产业倍增“胜负手”
一张薄薄的膜,可以满足一个家庭正常的日常用电,这样的事情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但恒力石墨烯有机太阳能光电子器件做到了。“一张20平方米的石墨烯OPV,月可发电200-300度,完全可以满足一个家庭的日常需要。”日前,恒力天能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宏麟说,“与传统光电池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还具有可以利用一切可见光发电、可卷曲、可透光、颜色可变化等独特的功能。”
去年3月31日,在菏泽高新区石墨烯高新技术产业园,恒力天能有机太阳能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国内首条全自动工业化量产的石墨烯OPV生产线正式在菏泽上线。
2018年,菏泽高新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快速成长,石墨烯、水陆两用飞机、纳米晶新材料等新产品从无到有、快速膨胀。高铁减震器、高铁刹车片、高铁航空座椅、华盛荣镁合金等项目,打破了国外市场壁垒,联合催生了高铁航空新产业。
目前,菏泽高新区航空制造、朗峰纳米晶新材料等11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占全市的1/5;步长中药现代化集成、中厦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等5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占全市近1/6;大树食品等8家企业被纳入全市百家重点培育企业,以天华智慧产业新城、本邦科技为代表的智慧产业蓬勃兴起,着力打造菏泽智谷;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8%,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均居全市首位。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通讯员 赵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