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旧”“育新”携手发力,菏泽新旧动能转换恰逢其时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调旧”“育新”携手发力,菏泽新旧动能转换恰逢其时

2018-07-03 10:25:24 来源:

开栏的话:为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我市2018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连日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深入全市各县区66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实地采访我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教育均衡发展等领域的新变革、新成就,系统盘点全市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新亮点。即日起,本报开设“走基层、看变化、话发展——2018年中特别报道”专栏,全面展示全市上下锐意进取、谋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全方位反映全市在各个领域的繁荣变化。敬请关注!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当前,我市正处于“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又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经济发展不充分、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遭遇新的困难”、“城镇化水平低”……坦诚地讲,我市在加速膨胀与转型升级协同并进的关键节点上,仍有一些“卡脖子”难题,成为我市在发展、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2018年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一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也被我市列为“一号工程”,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一些困扰我市多年的“瓶颈问题”,正悄然变化。传统落后的过剩产能或正在被逐步淘汰,或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正在培育萌发,一次次“调旧”、“育新”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迸发活力,也在无形之中破解了菏泽在科学赶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动能转化恰逢其时。

  “调旧”:传统行业裂变出新动能

   全新的纺织设备、具有封闭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生产流水线、缓急有序的操作……“自动化程度真高!”这是多数参观者和媒体记者对郓城县纺织品产业园一鸣纺织的第一印象。在成产车间内,机器轰鸣,鳞次栉比的生产线按照既定的时间运转着,令人诧异的是,庞大的车间内只能零星地看到工人们的身影,不是想象中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只能在设备的隔断中看到他们在操作、巡查。

   “曾经,我们公司也一度遭遇困境,如果不是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更换了先进设备,引进了更高技术,很难有现在这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一鸣纺织总经理孟凡龙说。

   据介绍,郓城县作为纺织行业大县,无论是纺织企业还是从业人员在该行业内都居全国前列,虽然在产业聚集上拥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间产品同质性竞争,纺织业一度低迷,一鸣纺织也遇到发展上的瓶颈。继续依靠单纯的批量生产,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如何让企业在创新中转型,一直困扰着孟凡龙。“一定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了这个念头,一鸣纺织有了新模样,6万纱锭的一期项目顺利完成投产,新上日本村田、德国诺恩豪斯、意大利萨维奥、瑞士力达等世界一流设备350套,与传统设备相比,用工节约70%,吨纱成本降低500元,产能提高30%。

   “原来老厂区的生产线上,每万纱锭用工80人,现在每万纱锭用工不到35人,人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生产的产品各种指标明显提升,在市场上很有话语权。”谈起现在的经营状况,孟凡龙十分兴奋,“目前,二期8万纱锭年产1.2万吨精梳棉纱项目已经启动,总投资达3.5亿元,新建高标准车间3万平方米。”

   “老树开新芽”,经过转型升级,全新的生产线让一鸣纺织有了全新的模样,200支高档精梳纱的产量,让它已与国内10余家大型企业达成供货意向,待项目全部达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6亿元,上交税收过千万元。

   “不仅如此,为了培育新动能,自2017年12月起,我们纺织厂开始进行光伏发电,一天发电4万度,一年节省成本900万元。”孟凡龙说。

   一鸣纺织的转变,只是郓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以较小的成本换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或许在市场环境中遭受阵痛,却是企业创新提升增效的不二法门。很多纺织企业与一鸣纺织一样,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针对传统产业链条推陈出新是企业保持充沛发展动能的关键,从而改善了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育新”:培育新动能,就要“世界首创”

培育新动能这一理念不仅仅成型于纺织领域,新材料领域对高科技的新技术更加期待。“低成本、低能耗、高附加值、高性能”,围绕这一理念,不少县区向高精尖企业招商,通过各种模式,让拥有创造力的项目落地。

   亚玛顿弘盛光伏发电项目正是由上市公司常州亚玛顿股份公司与巨野弘盛光伏发电合作兴建的,总投资15亿元,主要从事超白、超薄光伏科技玻璃的研发和生产。这种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培育这种新动能,可谓让巨野“大有所获”。“这种光伏材料,厚度仅为1.5mm、2.0mm,具有透光率高、使用寿命长、质量轻、发电功率高、安装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国内只有常州亚玛顿公司拥有该项技术,该产品是世界首创。”巨野弘盛光伏发电公司总经理助理吕斌自豪地介绍,“而且项目高度自动化,很多环节上都直接运用机器人,完全实现无人值守。”

   跟随吕斌的脚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目睹了整个光伏材料“诞生”的全过程,从炽热的冶炼车间,到融化、成型、裁切,除了极个别环节上的操作外,几乎全部是无人值守,“灵活的机器人”操纵着材料的走向。

   “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于2017年8月进场施工、安装设备。今年3月第一条生产线顺利点火、试车生产。年可生产优质双超光伏科技玻璃30000万平方米,待二期、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吕斌说。

  融入科技创新:水路两栖飞机项目开拓新领域唯有创新方能激发动能转换的内生活力,在“调旧”“育新”上,必须注入科技创新活力。

   在菏泽高新区泊鹭航空产业园,一架架两栖飞机令人眼前一亮,这种“海王”水陆两栖飞机不仅能腾空而起、低空盘旋,还能在水面上滑行。“项目以海王水陆两栖轻型船体运动飞机研发、制造为主,兼营飞机托管维护维修、私照培训、航空器材和飞行俱乐部。这不仅让我市涉足通航产业,更让我市在新领域内得到突破。”泊鹭(山东)飞机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英龙说。

   据介绍,2017年9月,“海王”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在菏泽基地下线首飞成功。目前,10000平方米的1、2号车间 (含机库)、飞机陆上和水上跑道等基础工程建设完工,车间内进口生产设备陆续到位,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飞机维修车间,拆解后的“飞机内部结构”着实令人大开眼界。“120米的起降距离,沙漠、水面皆可的高适应性,交通、旅游、培训、农用等领域全都可以应用。”工作人员罗列着海王飞机的性能。

   据了解,我市在通航产业的规划不仅仅限于飞机的制作,要在此基础上打造集飞机制造、销售、培训、展览于一体的航空小镇。目前,建筑面积约19000平方米的飞机展示中心综合服务楼已建至三层,预计年底前主体完工,明年“十一”前投入使用。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华东地区总装规模最大的水陆两栖船体飞机整机制造基地,可年产轻型飞机500架,培训飞行员100人,年产值9亿元、利税超过4亿元,亩均税收55万元。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