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鸭新模式 突破瓶颈谋新路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生态养鸭新模式 突破瓶颈谋新路

2020-01-23 14:51:51 来源:

日前,在成武县天宫庙镇翟楼村西北角上的一个养鸭基地,宽敞干净的鸭棚里,听见主人叫唤指挥,五万多只鸭子齐刷刷地跑往饲料槽抢食。“鸭棚采用三层直立式立体网状构造,让鸭子住上‘楼层’,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为因为环保而缺乏养殖土地的肉鸭产业开辟了一种新的规模扩张方式。”鸭棚主人祝汉运说。

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成武县天宫庙镇结合自身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积极探索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在养鸭业粪污治理工作中,探索出“沉淀池发酵+定期还田”的处理模式。

“为减少养殖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我们的养殖采取的是‘11421模式’(即一控一分四防两配套一基本)。”负责生产技术的马龙飞介绍说。一控是指改造饮水设备,实现控减污水产生量;一分是指改造水污管道,实现雨污分离;四防是指改造建设发酵池等配套设施,做好防渗、防雨、防臭、防溢流;两配套是指配套购置抽粪车,配套建设储粪场;一基本是指通过综合改造,基本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通过鸭粪有机肥发酵、粪肥商业模式等结合,肉鸭多层网养模式将把处理后的有机肥还田,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祝汉运自豪地说。

据了解,天宫庙镇是养鸭大镇,该镇共投资360多万元,为148家养鸭场建设了小型沉淀池与排污渠、铺设防渗膜、配套除臭菌剂与污水泵;同时建设菌种扩繁装置,并依据养殖小区(村)养殖量分布,配套吸污车10辆,分别交养鸭大户管理利用。粪污治理项目实施以来,每天减水减排90多吨,清理粪污140多吨,已还田30多亩。妥善解决了养鸭棚粪污治理问题,有效促进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向纵深发展。

“现在天宫庙镇140多个养鸭大鹏全都采取‘沉淀池发酵+定期还田’的处理模式,不仅培养了一批掌握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形成了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在养鸭大户‘不失业’的前提下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天宫庙镇负责同志说。

通讯员 李亚贤 李启恩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