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是家乡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黄河岸边是家乡

2019-10-15 09:14:56 来源:

——记省住建厅派驻东明县西夏营村第一书记张荣圣

    中国菏泽网消息(通讯员  吴胜雷)一身迷彩服,脚踏帆布运动鞋,身上还散落了一些灰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领村干部与村民打扫村内卫生改善村居环境。如果不是别人介绍,很难把朴素的他跟省派第一书记联系起来。

    张荣圣,1993年参军,98年入党,在部队经过多年的锻炼,02年转业到省住建厅外联站工作。有着包村经验的他今年被单位派往东明县,任省派“小井镇西夏营村”第一书记,为期两年。

    

    西夏营村在小井镇偏东部,人口多村情复杂,现有家庭322户,人口1322 人,村内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以种植玉米、小麦、西瓜与大蒜等传统农业品种种植为主,结构单一,底子薄经济基础差。一些村民农忙回家耕种、农闲外出务工,群众对改变生活现状的愿望非常迫切。

    开展走访调研摸透村情民意,这位第一书记“接地气”

    2019年5月1日,是张荣圣正式到岗的第一天,对于即将开展的包村工作,张荣圣信心满满。他曾在沂水县任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在当地成功建立了生姜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有着丰富包村实践经验的他,然而,刚来到西夏营村就有群众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第一次召开碰面会就有群众直面问他,“你有没有带资金过来?你准备干哪些工作?村里路要修,村内浇地的水井不够用.......。”这次开会,让张荣圣记忆尤为深刻。

    刚来的前几天,他的心情曾由兴奋变得迷茫,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情况还不太了解,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怎样改善生活生产环境?自己能为大家带来什么?又能带来哪些改变?

    安顿下来之后,他随即开展了摸排走访调研。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村庄发展的路子,并不是把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简单照搬过来。张荣圣自小农村长大,一点也不“娇气”,还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他并不是背着手拿个本转一转,然后看一看问一问记一记,他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村民家里,别人剥玉米,他坐下就剥;别人地头干活,他去了就扛起锄头一起干,与大家边干边聊。因此,很多村民便慢慢觉得这个省里来的“官”好说话,接地气,陌生感没有了距离就近了,心扉也就打开了。西夏营村包村干部夏子团这样评价他:“深入细致的展开调研,很务实不说官话,说百姓话做百姓事赢得大家对他的尊重。”

    打造坚强的党支部,方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建强一个党支部班子和一支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统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思想,培养高素质党员队伍。 “思想统一了,步伐一致了,班子团结了,力量也强了,就能有劲往一处使,在群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张荣圣说。他带领村内党员到焦裕禄纪念馆接受红色再教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锤炼党性。他同时加强党建引领,狠抓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集中讲党课,激发大家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荣誉感责任感。党建统领带出了一个干群和谐、干劲十足的西夏营,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另外,投资五十万元建设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年底即可入驻,这将改善村两委和党员活动场所,建成后设置村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书屋等,彻底改变村两委办公条件差、党员活动阵地小的状况。

    水电路通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就顺了

    西夏营大概有3600亩地,只有23眼井,灌溉机井短缺,张荣圣到村时正值小麦抽穗期和西瓜栽种,春季天气干旱,多日没有下雨,村民连夜排队浇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联络后方单位出资为村里打了5口机井,缓解了部分田地灌溉用水的需求。为解决村内机井短缺问题,张荣圣多方筹措资金,山东省建筑业协会刘勇会长得知村民连夜排队浇地后,他们高度重视专门派林滨副会长带队到村进行考察,召开座谈会同村两委共谋良方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当即表态出资12万元用于灌溉机井的建设。目前,资金已经到位,项目择期开工。

    村北的1800亩地的机井灌溉用电没有配套,村民需从家扯电线数千米,搭在树上或木杆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张荣圣积极协调供电部门实施井井通项目,同时多方奔跑于供电公司、供电站。有一次,从县供电公司办完事回到村里已是晚上八点多,天也下起了雨顾不上吃饭,骑电动车十几公里赶回宿舍,雨水淋湿了衣服没有一点怨言。他在日记中写到:“天再黑,路再远,风再凉,都挡不住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脚步”。目前县电力设计院对西夏营农田灌溉机井用电也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项目正在报批中。

    1995年铺设的村内道路,早已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晴天土飞扬雨天一路泥,生产路也全是土路,遇上连续下雨天,就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西瓜运不出去而坏在地里。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最耗费资金的项目,目前只有上级下拨修路资金70万元,张荣圣在用足用好下拨资金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修路方面的配套政策,目前也正在自筹部分配套的资金,弥补资金缺口。

    水电路通了,脱贫的路子也就顺了,有思路有想法的张荣圣,群众提起他总是竖起大拇指。

    西夏营村的这位“新村民”,获得群众的赞誉

    6月6日,受台风利奇马的影响村里受灾较重,一些树被挂歪电线被刮断,部分房屋受损,张荣圣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冒雨顶风查看村庄受影响的程度做好灾情统计,协调保险公司补偿事宜,村支书逯根成对此印象很深刻。“风大雨大,很多人躲在家里不愿出去,而他却穿着胶鞋实地查看情况,浑身都淋湿了,还亲自下手与大家一起清理路障,忙的连饭都吃不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做的一切,逐渐使张荣圣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也有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动力与空间。“群众给我的支持有多大,我就能干多少事,我的力量来源于群众。”张荣圣说。

    中秋节期间,他看望慰问村内70岁以上退伍军人、烈士子女和建国前老党员;多次走访特需人群、五保、低保、重大疾病人员等,为他们送去组织上的关怀与问候;在幼儿园即将开学之际,为村内67名幼儿园学生发放书包等学习用品;为村内党员购买水杯,杯子窝在手中,却暖在大家的心里;自掏腰包1万元解决了村内路灯多年因交不起电费不能亮的问题;整治村内环境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推动移风易俗,治理大操大办,进一步倡导文明健康、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美化乡村环境;走访老党员,了解贫困党员生活情况,对村庄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利用扶贫资金45万元建立光伏发电项目,收益7成用于享受扶贫政策的39户105人分红......。这位西夏营村的“新村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

    张荣圣以村为家,在岗位上忙忙碌碌奉献青春。母亲曾患脑溢血右胳膊不能动行动不便,老父亲今年也72岁了,之前在济南上班的时候每个礼拜都能回老家,而这几个月来中间就回去了一次,只在家住了一晚就返回了工作岗位。他从没有给家人提起过现在所做的工作,怕他们担心远离家乡在这边受苦受累,父亲经常打电话过来问他什么时候回去,他总是抱着愧疚的心情说,“忙完这一阵子就回去了,你们在家照顾好身体!”

    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日前,张荣圣与村两委外出考察了优质梨,葡萄等品种的种植,要设法改变当地的种植结构增加百姓收入,告别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寻找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他明白,扶贫不是简单的救济和支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必须通过精准发展产业,从根本上增强村庄的内生动力才是治本之策。如果只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变”出一个新村、一个新家,不生发其内在活力,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那么这个村也好一个家庭也罢,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近期,他还到青州市参加地主网的招商会,考察订单农业服务教育平台,为产品寻找更宽的销售渠道。

    采访即将结束,望着谦虚、低调而又繁忙的张荣圣,记者觉的他是平凡的,他只是芸芸众生中很普通的一员;他却又是不平凡的,他身上的这种精神不正是小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精神的最好体现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行使着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身边又有太多像他一样的人,而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掉队,我们,也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