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网信菏泽 发表时间: 2023-02-28 16:30
今年春节,在菏泽,除了国色天香牡丹花经历千里保鲜路之外,还有鄄城的大馒头,伴随着物流走俏全国。近几年,山东大馒头多次冲上热搜,它们早已经不再是仅仅是为了满足充饥的需要,而是被赋予更多内涵,成为一种物质属性与精神食粮兼备的文化代名词。
山东大馒头个头大,大到足有篮球那么大,五六口人的家庭共享一个馒头绝对没有问题,篮球大的馒头彰显了山东人的朴实与豪放;山东大馒头个头小,小到如拇指那么小,拇指小的馒头透视出山东人的节俭、细腻与婉约。山东大馒头的造型绝不仅仅是一个大小的问题,人间的五谷杂粮、树上的花果、天上的各种鸟类、海里的鱼虾,只要是自然界有的,山东大馒头都可以给你做出来。花中四君子、人间福禄寿……每一种造型都有一个美好的寓意。
建党百年之际,山东威海的非遗传承人王军好,用花饽饽为建党百年制作“领航”为党的百年献礼。“领航”花饽饽不是一般的大圆馒头,而是有着丰富寓意的艺术品:中间是一棵百年古树,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尽沧桑;一百颗寿桃挂满枝芽,寓意着我们的党走过了百年历程!朵朵小花爬满枝头,寓意着党不断积蓄新生力量,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久久为功。
山东大馒头走俏全国,不仅仅因为它独特的精美手工工艺、纯天然制作,更重要的是它们把一种最普通舌尖食品,做成了一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品,既彰显了山东的地域特色与精神风貌,又让文化“两创”在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得以实现。山东大馒头已经不再是一个馒头,而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和魂,山东大馒头走出了一条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之路:立足于时代、植根于实践。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紧紧立足于时代,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生命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面”。真正的哲学思想都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在古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馒头就成了解决温饱问题的美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寄托在一日三餐能吃上白馒头。山东大馒头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制作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时代使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也有了变化,优秀传统文化要弘扬和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一个事物是否具有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它是不是顺应历史的发展,文化发展也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温饱问题解决了,人民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一个小小馒头的变迁,就承载了人民在筑梦路上的新追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的一种反映。
实现文化“两创”,必须深深的植根于实践。“知者随事而制”,近几年,山东大馒头已经不再是餐桌上的一盘食粮,而是振兴乡村的一种产业,正是凭借全面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山东大馒头才有了振兴的途径,馒头文化内涵也因此不断的被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它们与时代相吻合,体现时代、服务于这个时代。山东馒头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文化铸魂。为发扬馒头文化、打响鄄城地域文化品牌,推动馒头产业发展,自2005年以来,由鄄城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馒头文化节,迄今为止已经有十多届了。他们充分挖掘传统手工技艺优势,推动广大“制馍能手”走出去创业、致富。据鄄城馒头协会会长赵宝记介绍,鄄城县在外的“馒头大军”多达数10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村民注册成立公司后连锁店就开了50多家,成为名符其实的馒头老板,还有村民借助时代东风,在老家开起网店卖馒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鄄城馒头”文化品牌正逐渐形成。
感悟山东馒头文化,不仅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无穷。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更让“两创”有了深厚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