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走百村看振兴  > 正文

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夹河赵村:
产业发展多元化 振兴路上干劲足

作者: 李若生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1-10-26 10:19

夹河赵村年可生产古筝2000多架,年销售额60万元
夹河赵村鸟瞰
黄粉虫养殖是夹河赵村的特色产业之一
夹河赵村肉牛养殖基地
夹河赵村蔬果种植大棚

喂食、筛选、烘干……10月22日一大早,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夹河赵村村民刘海勇已经在黄粉虫养殖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车间内整齐地排列着数十个货架,货架上放着7000多个木盒,木盒内是“油光锃亮”的黄粉虫,刘海勇依次将一层一层的盒子抽出来,抓一把南瓜渣和麸皮拌好的食料放进盒中。

“不要小看这虫子,这是村里打造的特色产业,收入可观,一斤干虫能卖到16元左右,刨去人工、电费、饲料等费用,我今年挣了60多万元。”刘海勇笑得合不拢嘴。今年40岁的刘海勇在外打工多年,返乡探亲时,了解到村里有人通过养殖黄粉虫致富了,这让他下定决心返乡养虫,短短两年就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像刘海勇这样不等不靠的村民,在夹河赵村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有了谋生的手段,得益于村里的产业发展。夹河赵村有3000多人,1200多户,过去该村是省级贫困村,村内主导产业为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村集体经济薄弱。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夹河赵村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培育形成了黄粉虫养殖、布艺针纺、古筝加工、肉牛养殖、蔬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多元产业发展之路,实现兴村富民。

“我今年60岁,老板给我安排的活轻,给皮包安拉链,累不着,一个月能挣一千四五百元呢。”在夹河赵村布衣针纺生产车间内,村民赵银香介绍,现在家里土地流转有流转费,务工又能拿工钱,重活都是机械干,比以前种地收入高多了。

产业兴旺了,村民的家园也逐渐干净、整洁起来。夹河赵全村实现水泥路户户通,村民出行脚不沾泥;修建了文化广场,村民跳广场舞、休闲散步有了固定场地;污水塘改造成清水塘,环境大大优化,村民个个称赞。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下一步俺村计划注册商标,发展手工馒头,在食品产业上再做一些文章,让村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夹河赵村党支部书记孔凡强说,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干啥事都难,如今不一样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每年能为村里带来6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大伙儿现在干劲儿十足。

文/图 记者 李若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