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武 霈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9-01 10:16
□记者 武 霈
时下,走进菏泽高新区吕陵镇联新行政村,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着,大棚内一垄垄青椒生机勃勃,枝头生长着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群众有了产业,就相当于有了“造血”功能,致富才有希望。曾几何时,这个小村庄还因为“贫穷落后”不被外界看好。经过几年的光景,通过引进新项目、不断造血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更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如今小村已经有了新模样。
小辣椒“映红”致富路
在菏菜壹号(菏泽高新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吕陵镇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成方连片的辣椒种植基地和整齐有序的蔬菜大棚里,一排排辣椒秧上,一个个翠绿欲滴的辣椒挂满枝头,在一片绿意盎然中迎来大丰收。浓烈的辣椒香扑面而来,村民们在辣椒秧间穿梭,熟练地拨开绿叶,采摘长长的辣椒,分拣、装筐、装车等各项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整个园区一片繁忙的景象。
这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当地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进的特色项目。
据介绍,作为一家致力于高效农业的企业,菏菜壹号被引进菏泽以后,在菏泽高新区、定陶区、牡丹区多个地方建设了五百多个大棚,对羊肚菌、枸杞、蓝莓、韭菜、赤松茸、西红柿等10多个品种进行栽培种植,其中,位于高新区吕陵镇的是科研大棚,目前研发的品种有30多个,整个园区技术培训可容纳300多人,主要就是种植技术的培训。
“俺都是联新行政村村民,平日里在这个园区打工,现在正是辣椒丰收时,采摘辣椒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68岁的采椒工陈歌边说边笑,脸上有了汗,就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一擦。
“目前,辣椒采摘每天用工在二三十人,多的时候用工四五十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公司副总经理王吉祥说,“除了干活收入以外,示范园是按照每亩1500元的价格进行土地流转的,每年村民们还能拿到一部分分红。”
大棚数字化管理,发力“智慧农业”
跟随王吉祥的脚步走进园区,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相对于普通大棚和车间的传统种植、经营模式,这里显得十分“高科技”:标准化钢架大棚、喷灌设施、防虫设备一应俱全,智能化的温度控制,让智能化蔬菜大棚焕发着盎然生机。在这里,能看到高新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培育特色种植业、努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我们这个园区有3个研发型玻璃温室、6个实验棚、59个春秋暖棚,以全国农业品种实验研发为主,积极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王吉祥介绍道,为了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共引进60多个辣椒品种,并将这些品种进行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循环育种工作,根据大数据进行育种成效鉴别与种源筛选优化,再将优质种源推广给周边村民进行种植,将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基地还安装有气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收集风向、风速、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指标在内的农业生产要素数据,深化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这套‘智慧大脑’系统对内连接着我们所有的大棚,对外掌握着最前沿的蔬菜瓜果市场行情。我们通过这个数字化管理,能高效地运营大棚的种植管理,同时掌握市场动向。”走进基地的中控区,公司总经理肖贵炎站在显示屏前介绍道。他口中的“智慧大脑”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套数字化运作大棚的系统,不仅能随时掌握所有大棚里农产品的成熟程度、大棚里的环境检测、员工定位,还能计算商品库存、价格排行、销量统计。
如今,在示范园内,随着智慧农业大数据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溯源系统、人工智能和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正在逐渐崭露头角。下一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推行以及智慧农业的生根发芽,联新行政村必将再有新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