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走百村看振兴  > 正文

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
盐碱地里开出致富花

作者: 淑娅 来源: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 2021-08-06 11:22

image.png
先进的温控大棚,融合了大棚温度、土壤湿度等控制技术
image.png
刚出炉的面包香甜诱人
image.png
采摘有机绿色蔬菜
image.png
色香味美的烘焙产品,拉长了五里墩村农牧循环产业链条

□记者 淑娅

位于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的五里墩村刚经过雨水洗礼,满眼的翠绿,令人心旷神怡。不管是在蔬菜大棚,还是来到有机牧场,五里墩村的村民们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畜牧养殖脱贫困

30年前,五里墩还是典型的贫困村,土地几乎全是盐碱地,当地人还编了顺口溜, “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啥啥不成,种草草不长”。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连照明用电都没有,不仅如此,村集体还欠着2万元的外债。

1986年,王银香当选为五里墩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成为王银香上任后的头等大事。为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王银香和支部一班人决定开挖盐碱地建窑厂,并带头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没有出路,就让党员干部为大家蹚出一条路!”就这样,村里最终筹集了10多万元启动资金,筑起了一座22门无烟囱轮窑,当年就获利8万元,迈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第一步。

紧接着,王银香又考虑创新发展思路,盘活多种经营,利用村里的水塘水坑进行鱼鸭混养,发展立体养殖,引导村民发展副业。1990年,为了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五里墩村率先开始了土地“反租倒包”,集约村民土地3000亩,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这样一来,村民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的稳定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再就业,收入大幅提升。

土地集约之后,王银香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并制定了构建鲁西南有机农业框架的发展战略。但因为村里土地盐碱严重,不利于农业发展,王银香开始考虑引入畜牧养殖业,目的很单纯,就是“养牛要牛粪,改良土壤”。在此基础上,五里墩村“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发展模式逐渐成熟并持续至今。

王银香通过开办窑厂、流转土地、畜牧养殖再到如今的农牧循环发展,五里墩村的产业链不断拉长,形成了“种植基地5万余亩——奶牛存栏2万余头”的产业基础,建立起包括牛奶、牛肉、蔬菜、副食等在内的产品体系,带动了1万余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真正把农业变成了一个有奔头的产业,在盐碱地抱出了“金娃娃”。

乡村振兴引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振兴离不开教育。王银香上任之初,就鼓励村民把资金用到子女教育上,村里在1990年就实现了小学免费教育,让孩子上学成了村民共识。

2007年,五里墩村又出台了教育深造鼓励政策,村民子女考上硕士生奖励5万元,考上博士生奖励10万元,形成了全村重视教育的热潮。人口仅有1600余人的五里墩村,培养出了200余名大学生,其中包括50余名硕士和博士人才。

五里墩村因为产业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大学生在此工作和居住,与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数量基本持平,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所以一直想着回到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三年前,26岁的李娅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入职银香伟业烘焙部,李娅说,“希望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家乡的好产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实干趟出致富路

“现在,我们村是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银香伟业集团又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牛奶、蔬菜等民生物质的重任。”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说,五里墩村按照“农牧结合、有机循环”的发展模式逐渐成熟起来,乡村振兴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看看我们的有机农场是不是很美?”一阵爽朗的笑声唤回了记者飘远的思绪,今年41岁的苗爱芹捧着新鲜采摘的蔬果、热情邀人品尝。

苗爱琴是五里墩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民,在五里墩村银香伟业有机农场务工已经11个年头,每天的工作是管理30个有机大棚,大棚里种植有黄瓜、火龙果、紫背天葵等30多种蔬果,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和公司的各种福利,让苗爱琴的生活过得十分踏实。

追溯五里墩村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正是结合时代形势,根据自身优势不断推进、有序发展的典型。如今的五里墩村美、民富、产业强,不但成为生态循环农业有机示范基地与示范村,更成了鲁西南地区农村发展的样板。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