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大棚里结出“幸福瓜”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扶贫大棚里结出“幸福瓜”

2019-04-23 15:19:55 来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走进菏泽高新区万福办事处冯庄行政村,硬化后笔直的乡间小路旁,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扶贫大棚首先映入眼帘,大棚内绿色盎然,各式各样的蔬菜郁郁葱葱。有的大棚里,还有遍地枝蔓、长势喜人的甜瓜秧,上面镶嵌着丰收在望、圆滚滚的甜瓜。
   这一座座扶贫大棚可是村民眼里的“金疙瘩”,不仅是冯庄村实现增收的好项目,更是帮助贫困户 “摘帽子”的“香饽饽”。
   4月中旬,甜瓜即将进入收获季节,“扶贫大棚”里热气腾腾,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一排排盘旋的瓜秧上镶嵌着溢香的甜瓜,青翠欲滴。
   60岁的贫困户季月强是扶贫大棚里的“常客”,但凡有空闲时间,老人都到大棚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闲散活 (上图)。
   作为村里的贫困户,在市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借着“扶贫”的东风,季月强在扶贫大棚里有了一份工作,原本仅靠种地务农维持生活的他,不仅可以在大棚里干活“拿工资”,而且将要领取大棚租赁的收益分红。一想到多劳多得,季月强就干得十分卖力。
   据了解,季月强家有五口人,虽然他已经60岁了,但上面还有两位需要供养的老人,因为妻子和孩子精神有问题,都不能正常干活,季月强成为家中的唯一劳力。
   “幸亏有孟书记帮忙,解决了家里的困难,我家脱去了贫困户的帽子。”季月强说,在包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季月强办理了低保、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又将自家的4亩地租了出去,自己到村里的扶贫大棚干零活。“这个扶贫大棚是万福办事处和驻村第一书记牵头建的,承包给了部分村民,在工人的选用上优先使用我们贫困户。在这里,我一天能挣七八十块,而且,承包费作为村集体收入,我们还能分红,加上自己出租的地,几份收入能养活我们一家人。”他说。
   季月强口中的 “第一书记”是菏泽市编办驻冯庄行政村“第一书记”孟庆瑞。
   自2017年5月“进村”以来,孟庆瑞将办公地点从窗明几净的办公大楼搬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在下辖的几个自然村之间往返奔波是常有的事,“村所需,己所供”便成为他最主要的任务,如何给村民开“脱贫良方”成为他最牵挂的事。
   “村里的文化广场得用起来”、“这两家贫困户有了难处”、“今天要去扶贫车间看一看”……翻开两册厚厚的笔记本,村里家长里短的琐事一条条详细地记录着。村子的基本情况、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孟庆瑞牢记在心,每天都要把问题梳理归类,逐项处理。“因病致贫是最主要的原因,村里的好多贫困户都是因家中有精神疾病的妻子或孩子,拖累的。”他说。
   除了季月强,李大进一家也是孟庆瑞最牵挂的贫困户之一。
   “这个李大进64岁,家里四口人,妻子、儿子的精神有问题,唯一的女儿还在读大学,劳力少、负担重。每次到村子里,我都去他家看一看。”跟着孟庆瑞,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李大进家中,当真是房屋破旧、家徒四壁。
   “为此,我们为他们申请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给予兜底保障。但是,生活中,他家仍然避免不了有困难。为此,我在他家贴了便民牌,写上了我的和相关部门的电话。”孟庆瑞说。因为李大进的女儿在读大学,妻子和儿子又需要高昂医药费,李大进靠打零工很难承担,为此,孟庆瑞在平日送去米面等慰问品之余,还为他女儿申请了雨露计划、泛海助学、助学贷款等多项帮扶政策。
   “他女儿马上要实习了,我打算在高新区的企业为他谋求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毕业了,就能真正帮助父亲扛起这个家了。”孟庆瑞说。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