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亚伟
中国菏泽网消息 十年来,我市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拓展了经济腹地,加速了经济发展,铸就了新的辉煌。“十一五”以来,我市加强公路网络建设,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以国省道和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现代农村交通网络为依托,“立体大交通”格局已初具规模,交通巨变已为全市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完善的农村公路网,便利了咱老百姓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曾是菏泽广大农村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据资料显示,2002年,全市农村公路仅有2000多公里,近半数行政村不通油路,通往乡镇的多数是简易的砂石路,等级低、路况差,落后的交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自2003年山东省启动“村村通油路”工程以来,我市就开始了为全市人民铺就通达路的艰难征程,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2003—2005年,我市仅用3年时间就改造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截至2011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634公里,居全省第4位。一个“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初具规模。
路通家门口,汽车开进村。发达的路网让农民走上了家门口的水泥路,坐上了通村的公交车,大大方便了人们进城购物、探亲;发达的路网,也建立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农村物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进的运输大格局正在形成。
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释放菏泽发展能量
金秋时节,在牡丹区、曹县境内各条道路上,行驶着许多满载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的车辆,来自天南海北的收购商正将菏泽出产的优质农作物发送到全国各地。“这里的道路特别畅通,现在跑车很顺利!”司机师傅们对菏泽宽敞通畅的道路称赞有加。2002年以前,菏泽仅有菏(泽)东(明)高速公路一条高速,十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曲菏高速、菏关高速、济菏高速、德商高速菏泽至曹县段,通车里程达到260公里,菏泽“米”字型高速公路架构初步形成;东新高速、德商高速菏泽至鄄城段正在紧张建设;济祁高速、菏鱼高速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
十年前,我市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经过十年发展,全市17条国省干线公路总长达到1298.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94.3公里,二级公路925.5公里。一级公路“十”字型架构建成,市县之间、县县之间全部通了二级以上公路。
飞速发展的航运,让菏泽的“乌金”销往神州大地
秋天的巨野大地,生机勃发,一处处厂房机器轰鸣,一座座塔吊高耸入云,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即将通航的洙水河航道,将成为巨野直通苏、沪、杭的一条“黄金水道”。巨野县是我市煤炭生产加工的主要基地,优质的深层煤炭让这个千年之县逐步走上富裕,而通过航道向全国各地运输煤炭将成为该县再次腾飞的发动机,也让菏泽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菏泽确定首先开挖洙水河航道,实现与京杭运河的贯通,解决巨野煤田煤炭运输问题。2008年,洙水河航道菏泽段疏浚工程完工,济宁段正在建设中。洙水河航道全长51.8公里,三级航道,设计年吞吐能力500万吨。
黄河菏泽段全长186.5公里,涉及4个县区、13个乡镇、213个行政村、18万亩耕地、20多万农民群众,过河难问题曾经长期困扰沿黄群众。2004年起,菏泽实施了以承压舟浮桥替代渡船的“以桥代渡”和“渡改桥”工程。截至目前,已在黄河上架设浮桥12座,建设标准化渡口6座,黄河沿线平均每10多公里就有一座浮桥或标准化渡口,沿黄群众过河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十年来,我市公路货运、客运都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我市营运车辆10770辆,其中客车3566辆,货车7204辆,截至2011年底,全市营运车辆已达到53112辆,其中客车6112辆,货车47000辆;完成公路客运量15791万人、客运周转量649901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75亿吨、货运周转量712.79亿吨公里。
2002年以来,菏泽城区公交车历经多次更新换代,从普通中巴车到无人售票车,再到豪华空调车,车辆档次不断提升。2012年,菏泽城区已有公交线路18条,公交车286辆。
目前,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全市客运站达到149个,货运站25个。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