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敏
“我上小学时,课桌由于多年使用漆都脱落了,桌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窟窿,写作业时作业本下必须垫书。”2000年毕业于牡丹区吕陵镇田寺小学的市民李女士感慨地说,学校建设变化太大了。她2011年大学毕业去田寺小学实习时,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母校,原有的瓦房被二层楼房取代,教室配备了新课桌和板凳,还设置了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等多功能室。
其实,发生变化的不止吕陵镇田寺小学,近10年,我市中小学都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危房校舍不见了;破损的课桌椅不见了;原有的粉笔板书逐渐被多媒体教学取代;教师也不再伏在办公桌上查阅教辅书,一笔一划地写教案,而是走进电子备课室共享网络资源……“我以前上小学和中学时,老师都用粉笔板书,下课擦黑板时,教室前半部分的学生都要去别处躲避粉笔末。现在,只需轻轻地动几下鼠标就行了。”今年7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李囡说,她现在在菏泽开发区广州路中学任教,对现代化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方式很满意,做老师的幸福指数很高。
2011年9月,全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在巨野召开,此后,我市各中小学的实验室装备呈直线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市110余所初中学校新建、改建实验室300余间,添加标准化实验设备330余套;209所小学新建、改建实验室230余间,添置标准化实验设施230余套。“10年前,我市很少有学校拥有实验室,现在就连农村小学也建起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市教育局仪器站负责人说。
当然,这些变化离不开教育投入的增加。2002年全市教育投入11.73亿元,而2011年为64.4亿元,增长了4倍多。2001年至2011年,我市共维修改造校舍面积4638504平方米,投入资金217778万元。“近10年来,我市危房校舍面积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2009年和2010年D级危房面积为零。”市教育局规划财务科一位负责人说,2001年至2011年,我市用于校舍维修改造的专项资金共计69568万元。
今年9月,牡丹区第二小学建成了“全自动录播教室”,这是牡丹区第一个录播教室。录播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流媒体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实时将教师教学讲解视频声音、手写板书、教师讲课的计算机VGA屏幕画面、多媒体课件、学生问答视频记录成标准流媒体文件,同步实现在校园网上视频直播并实现远程互动教学功能,成为网上可实时直播、点播的学习资源,全真再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是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