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饭财政”到“民生财政”转变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血脉,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过去十年,是我市财力显著增强的十年。在财政财力的保障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43亿元,增长20.7%,增速居全省第2位。
过去,我市的各级财政部门的财力主要维持保运转、保工资,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财政的支撑保障作用较弱。十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全市一大批石油化工、煤电化工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了新的财税增长点。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2002年,我市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到2011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59亿元。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年均增速达到32%。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收入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2.2%上升到2010年的3.1%,提高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全市的经济十年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支出也在增加。2002年,我市全年财政支出28.61亿元,2011年增至231.38亿元。“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出翻了两番,年均增速达到30%。而这些钱都用在了刀刃上,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导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以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为重点,集中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支持各项民生工程,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仅2011年,我市医疗卫生支出27.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2.7亿元,教育支出54.5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23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43.6%、7.3%、30.8%和12.7%。相信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政府也将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范围和额度,保证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舒适的生活。
记者 王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