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第二批小记者世博采风团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张 伟 郭 青
一路欢笑一路歌
中国菏泽网讯 7月16日一早,参加本报第二批“小记者世博采风团”的小记者与部分家长乘坐豪华大巴从报社出发,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世博采风之旅。
一上车,小记者们就十分兴奋,交流着对世博会的憧憬:“我最想去中国馆,不知能否拿到预约券。”“沙特馆很好,不过排队时间太长了。”“我一定在世博护照上盖上一个章鱼章。”……
10个多小时的旅途并不寂寞。在菏泽康辉旅行社导游张凤娇、王倩的组织下,小记者们分成四个小组,并选出组长,起了队名:至上组合队、喜羊羊队、海宝队、飞鹰队,还各自确定了队标、队歌。其中,海宝队的几名小记者不但自己写了歌词,还用《说唱脸谱》的曲调演唱:“百年的世博我们来了,迷人的海宝爱死你……”歌声赢得其他小记者和家长的阵阵掌声。年龄最小的小记者张子芃只有8岁,不但毛遂自荐当上了4组的组长,还演唱了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赢得阵阵喝彩声。随后,小记者逯畅讲述了许多笑话,逗得满车人前仰后合,被冠以“笑话大王”的称号。李萧然、刘佳、李丁欣、张若琪、马琛……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演节目,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车厢,愉快的歌声从菏泽一路洒向苏州。
当晚,在入住的宾馆,本报记者向小记者介绍了世博会的基本情况,提醒他们在采访前要做好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进入世博园后要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口勤、手勤、脑勤。虽然旅途劳顿,但他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做着记录。
“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
“世博,我们来了!”7月17日上午,经过20分钟的排队等待,小记者们终于通过安检门,进入世博园。他们纷纷拿出地图,选择最佳路线。
“快,快,快给我拍照,我要把这些带回去给父母看,太漂亮了。”在世博轴和中国馆附近,小记者李丁欣激动地叫起来。“我们去韩国馆,它的外观很特别,由一个个韩文字母组合而成,还是世博园中惟一可以登上楼顶的建筑,能看到世博会场馆全景。”许靖博和其他4名小记者结伴奔向韩国馆。其他小记者有的在家长带领下开始参观,有的结成四五个人的小团队冲向各自目标。
小记者田甜和田硕姐弟俩先进入中国省市自治区联合馆参观。每个场馆都把该地最具特色的亮点用高科技的手段展示出来,还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在吉林馆内,他们看了4D电影《乡亲》,座椅随着剧情的发展进度而不断调节运动模式。“我感觉自己就在现场,火山爆发后扑面而来的岩浆飞石,就像砸在自己身上,不由自主地往后躲;蜘蛛爬过时,我的脚也有被触碰的感觉,真要吓死了!”田甜说。他们随后参观了印度尼西亚馆、非洲联合馆、乌克兰馆、奥地利馆等。让喜好音乐的他们喜出望外的是,在奥地利馆,他们欣赏到了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音乐家演奏的古典音乐。在欧洲展馆片区,每个场馆门前都排起了长队,且每个馆的外形别具匠心:英国馆像一粒长满毛刺的种子,西班牙馆像用藤条编成的座椅……这让姐弟俩目不暇接,不时拍照留念。田甜说:“世博园里有太多新奇的东西,根本看不过来,我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
收获“一箩筐”
第一天的世博之旅结束后,小记者们都累得腰酸腿痛。小记者刘佳说:“我过去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感觉非常累但又非常兴奋。”
7月18日一早,经过一夜休息,小记者们又来了精神,他们互相交流着观感,设计着第二天的参观、采访路线。
作为世界性盛会,上海世博会名不虚传:丹麦馆的真实美人鱼、瑞士馆的高山缆车、法国馆别具一格的香水、比利时欧盟馆的巧克力制作、城市人馆的国家风情,城市未来馆的未来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的3D、4D电影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音乐艺术、科技创意、未来畅想……一个个场馆,让小记者们觉得开心又刺激。
小记者逮畅和妈妈经过4个小时的漫长排队等待,参观了德国馆,他对最后一个展区的“动力之源”印象特别深,“科技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他感叹到。小记者张子芃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了远大科技馆,体验了模拟地震实验:“感觉就像真的一样。”
与其他旅行团不同,小记者在参观世博会的同时还要完成采访任务。在本报记者的鼓励下,几位小记者勇敢地采访世博志愿者。“请问大姐姐,你们的名字为什么叫‘小白菜’?”小记者丁怡问。“这是因为我们的衣服由绿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组成,很像上海市民爱吃的‘小白菜’,所以就叫开了,我们也觉得很亲切。”一位志愿者回答。“你们一天要站几个小时?”“你们是哪个大学的?”“你们为什么会对世博园里的路这么熟悉?”……大家纷纷提出问题,志愿者一一微笑作答。采访之后,大家对“小白菜”充满敬意,丁怡等几位小记者表示,他们长大了也要做志愿者,服务社会。在一些场馆,汲佩聪等小记者勇敢地和场馆内的工作人员交流,并和外国朋友合影留念。
众多小记者表示,世博采风之旅收获很大,通过参观采访,他们深深理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懂得了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他们纷纷表示,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学习,为当好“未来的主人”打好基础。
不少家长也表示,两天的世博之旅虽然短暂且辛苦,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一位妈妈的良苦用心
本次小记者世博采风活动中,有两个成员特别引人注目,她们是来自牡丹区第二小学的双胞胎姐妹李文、李静,曾多次参加本报小记者活动。小记者世博采风活动启动后,她们的妈妈刘玉梅给孩子报了名。“本来,我只想让她们姐妹俩一起去,锻炼自己,但觉得孩子太小。”刘玉梅说,李文和李静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性格内向腼腆。参加牡丹晚报小记者后,每次活动,她都让女儿报名,并把经历记录下来,积极投稿。
刘玉梅告诉记者,她在家经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让女儿了解每个国家的情况。这次进入世博园后,一看到国家场馆,李文、李静对那个国家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她们表示,回菏泽后要把海宝和电动汽车画成手抄报。
刘玉梅带女儿看得最认真的是“城市地球馆”,从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到水资源保护,刘玉梅向女儿仔细地讲解着每一个图片和模型。“我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城市生活要节能、低碳,要知道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刘玉梅说,孩子现在小,有些东西不能理解,她将参观的每一个场馆都认真地记录下来,打算回家后仔细整理好,等孩子上四五年级后,再慢慢讲给她们听。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