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菏泽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1月20日在菏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晓英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实现“四个发展”,坚持“四高”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推进“四大基地”建设和“一大产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亿元,增长14%,增幅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2%、19%、14.4%;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1.8:51.6:26.6,二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全市粮食总产111亿斤,增长10.7%,创历史新高;肉类产量55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13万吨,增长8%;营造片林22万亩,超计划8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0家,新增6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9个,新增302个。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20公里,新建沼气池2.4万个,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65万。实施整村住房建设改造项目160个,完成农房建设5.5万户,改造危房1.8万户。培训农民22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4万人。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79家,新增298家;完成增加值483.2亿元,增长23.4%;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6家,新增4家;预计实现利税170亿元,增长36%;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1家,其中过亿元的达到7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增长3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牡丹工业园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实现产值78亿元,增长45%。60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亿元,增长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3%;实现利税40亿元,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5%。
(三)投资保持平稳运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65亿元,增长22%,其中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380个,完成投资225亿元,增长25%。龙堌煤矿、赵楼煤矿、巨野巨润建材一期、东明方明化工10万吨环己酮、东明玉皇化工10万吨顺丁橡胶、开发区玉皇20万吨苯乙烯、成武达驰750千伏级变压器、牡丹区海普电器、曹县三利轮胎、郓城恒基工程机械、鄄城上海生物肥业、定陶润鑫化工等246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项目即将建成;日东原油管道、郓城洪达化工、东明玉皇化工20万吨聚丙烯、牡丹区镁合金、曹县凯雷圣奥等160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四大基地一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投资的75.3%。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进展顺利,共争取扩内需资金20.1亿元,拉动地方投资67亿元,前三批项目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的考核目标。巨鑫源食品在澳大利亚上市,募集资金近2亿元;曹普工艺在美国上市,募集资金2亿多元;步长制药、达驰电气和方明药业等12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
(四)财政收支稳步增加,金融存贷增势强劲。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0.6亿元,增长19.98%,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8.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1亿元,增长22.1%。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900亿元、贷款余额662.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94亿元和17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五)外经外贸持续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12.6亿美元,增长26.6%,是全省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市。其中出口8.7亿美元,增长3.9%;进口3.9亿美元,增长14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10个省级工业园区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66个,完成投资16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
(六)服务产业发展迅速,消费需求明显增强。预计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4.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亿元,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增长36.9%。完成公路客运量14740万人、货运量27040万吨,分别增长11%和8%。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37元、4995元,分别增长10%和9%。
(七)节能减排有效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电耗分别下降6.1%和7%,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取水量分别下降8%和9%;污染物总量减排圆满完成年度削减的目标任务,三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COD控制在30毫克/升以下。菏泽大剧院、演武楼和牡丹广场等重点工程竣工投用;牡丹园提升改造、城市供热供气和火车站广场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市区新开工商品房面积150万平方米,其中高层、小高层115栋,竣工商品房面积120万平方米。城市亮化、绿化工程进展较快,高标准实施了赵王河公园及环城公园沿岸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景观灯3万余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平原森林城市特色初步显现。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条件逐步改善。一是努力促进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二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31.5万平方米,新建成15所城区中小学校;普通高考录取考生53954人,增长16.3%,创历史最好水平。三是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启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2332所村卫生室、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甲型H1N1流感防控初见成效,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06.8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总额22.3亿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启动。五是加快文化产业升级。实施了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发展城乡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新(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6家,新建农用书屋748个。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住房2万平方米;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决赛圆满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重大贡献奖;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社会治安和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总体上看,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和后劲较足等特点,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近期,国家出台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准入门槛的提高,加大了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二是项目落地困难增多。国家产业政策提高了单体建设规模和工艺要求,增加了中小项目的落地难度;省上收高耗能行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权限,加大了项目的审批难度;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剧了项目落地与土地指标不足的矛盾。同时,国家还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采取环保容量总量控制和严禁“两高一资”项目建设等措施,也为项目落地增加了困难。三是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尽管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我市大多为中小企业,担保抵押能力弱,授信较低,融资渠道单一,项目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四是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较低,城镇功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市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小城镇规模小、实力弱,对农村发展带动力不足;房地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较弱,城市吸引能力提高较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我们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压力,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是从宏观政策上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有6000亿元中央投资集中投放,信贷规模7.5万亿元;国家将出台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并制定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省也将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菏泽的发展,特别是姜异康书记要求菏泽上下凝聚共识,加大工作力度,在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方面取得新进展,这对我市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二是从发展基础上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特别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为稳定市场预期和抑制通货膨胀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特别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亮点;服务业繁荣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和旅游会展业比重上升,总量不断扩张,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三是从投资项目上看,经过连续几年狠抓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全市已有300多个大项目竣工投产,今年新开工和续建大项目将达到300个,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同时,今年郭屯煤矿可正式投产,郓城煤矿有望试生产,加上已投产的彭庄煤矿、龙堌煤矿、赵楼煤矿,今年煤炭产量可达到700万吨以上,这将是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重要的增长点。四是从城镇发展上看。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高潮的兴起,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不仅能带动城市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的形象,而且对于相关产业发展以及财源培植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工业运行质量,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着力加快城镇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为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以内;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4.2%,SO2、COD排放量分别下降2%和3%。在上述目标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节能减排目标是约束性的,要千方百计完成;其他目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可以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努力抓好大项目建设,务求在投资结构优化上取得新成效。一是推进提升投资结构。大力开展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提升年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对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引导各类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拉长工业产业链条,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和发展服务业优化投资结构。在把好技术含量关、环境保护关、节能减排关、节约集约用地关、安全发展关和依法审批关的前提下,着力抓好开发区20万吨乙二醇、单县10万吨苯酚和郓城富海40万吨醋酸等1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快筛选、快论证、快立项的要求,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抢占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形成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准备开工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确保储备生产性项目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力争列入省重点的项目在全省各市名列前茅。二是推进提升项目建设。切实增强时效意识,集中各类生产要素,按照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的要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40亿元以上。煤电化工基地重点抓好郓城煤矿、华润电厂一期和铁雄新沙二期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石油化工基地重点抓好东明石化30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玉皇化工20万吨丙烯和洪业化工10万吨己内酰胺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点抓好巨野巨森秸杆林木、单县皓宇服装和睿鹰粉针制剂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商贸物流基地重点抓好中国牡丹商贸城、定陶国大农产品市场和巨润物流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抓好赵王河北段公园、成武文亭湖和单县浮龙湖开发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日东原油管道、菏泽火车站升级改造和德商高速鄄城至菏泽段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重点抓好亿联时代奥城、单县中央花园和巨野上海嘉园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确保开工100个、投产100个、在建100个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三是推进提升筹资融资。按照多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的要求,加大筹资融资力度,采取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和集中招商等方式,确保每个县区常年保持50个以上团组在外招商,实现与一家以上中国500强或行业排名前3位大企业的成功合作,全市确保落地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200个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加大保障安居、社会事业、农村民生、节能减排等领域资金争取力度,争取的政策性资金在全省各市名列前茅。创新银政企合作机制,加大重点项目推介力度,争取新增中小企业贷款80亿元以上。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力争山东步长、成武达驰电气在境内上市,东明方明药业、郓城富士达力争在境外上市。同时,选择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好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争取有1家成功发行;有1家市外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四是推进提升项目管理。按照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加大项目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年计划、季安排、月调度、季观摩”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健全落实好项目责任制、联席会议制、项目推介制、银企对接制和通报考核制等;切实搞好大项目建设的政策、信息、报批、融资服务,使大项目在责任主体明确、投资行为规范、建设条件完善、实施进度加快、工程质量优良、投资效益提高等管理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认真筛选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中央扩大内需资金;按照保开工、保配套、保进度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加快工程进度,搞好监督检查,争取早日竣工发挥效益。
(二)努力抓好骨干企业培育,务求在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加速膨胀重点企业。集中资金、原材料、煤电油运等有限的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确保东明石化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山东步长、睿鹰制药、玉皇化工、洪业化工、新巨龙能源5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均突破30亿元;凯雷圣奥、交通集团、铁雄新沙、洋丰肥业、成武达驰5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均过20亿元;菏泽电厂、巨润建材、单县化工、广源铜带、天元纸业、佳美食品、圣世化工、金正大肥料、鲁花食用油、中粮艾地盟10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均过10亿元。二是强力打造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新型能源、新型建材、煤炭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一批支撑“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特色产业,搞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新型能源等12个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新上项目进入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形成聚集优势。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完成销售收入550亿元、700亿元和800亿元以上。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采取政策推动、项目实施、要素保障和考核约束等措施,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鼓励支持生物质发电、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华星生物质发电、宇泰光电和巨益新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医药,着力扶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抓好菏泽睿鹰12亿支粉针制剂、山东步长医药工业园、山东健民直投式发酵剂等项目建设;新材料,努力扶持先进陶瓷、金属材料、有机硅等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抓好山东宏瑞100吨氧化锆纤维、牡丹区镁合金科技产业园、巨野有机硅单体等项目建设,着力促其投产达效,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快企业两化融合。进一步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试点,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纺织、石化、机械、建材、煤炭、电力等传统行业,努力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五是搞好企业运行服务。继续坚持周联席会和月调度会制度,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分析和煤电油运、资金供应、市场营销的组织协调,分类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历史包袱、生产管理和资金筹措等问题,力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50家以上。
(三)努力抓好载体建设,务求在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一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和“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和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大农村新建和危房改造支持力度,力争完成新建住房7万户,确保危房改造3.5万户。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二是着力加快载体建设。围绕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房地产开发等六大产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重点服务业城区、服务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并切实抓好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实现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牡丹区城区、单县城区和巨野城区等20个重点服务业城区,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发展速度,力争服务业税收占重点城区工商税收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菏泽牡丹商业园区、巨野煤炭化工物流园区和东明石油化工物流园区等1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突出发展重点,加快膨胀步伐,力争交易额增长20%以上;菏泽交通集团、菏泽振兴经贸集团和郓城嘉吉农资有限公司等30个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菏泽物流园区西区二期、时代奥城和菏泽建材装饰城等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完成投资28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业要在搞好旅游线路建设和旅游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加大餐饮、住宿和娱乐业的升级力度,努力形成旅游线路精、餐住条件好、产品销售旺的现代旅游格局,力争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以上。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金融、保险、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努力发展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会养老、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业,以方便、丰富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加快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拓宽服务业增长空间。三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已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不断推其深化、延伸和创新;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服务业。抓好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的落实,尽快把旅游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组织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以确保服务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四是着力搞好绩效考核。加快完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适时调整充实考核指标,并加大考核力度,引导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培育服务业“四大载体”上来,使发展服务业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
(四)努力抓好现代农业,务求在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紧抓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机遇,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下力抓好7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综合开发,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0万亩以上,棉花、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80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和“128渔业示范工程”,进一步促进畜牧水产业发展,今年新增林下规模养殖场区150个以上,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努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继续搞好以曹县为中心的芦笋、蘑菇生产基地,以巨野、成武为中心的棉花、大蒜生产基地,以牡丹区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以鄄城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郓城为中心的养鸭基地和以曹县银香伟业及单县莱河集团为中心的牛奶生产基地建设。搞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30万亩,总数达到240万亩。加快市、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分别新增10个。二是着力搞好产业化经营。加大对52户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支撑企业和3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新增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50万亩,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70亿元,增长16%以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0家,达到1500家以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东明高村和单县徐寨等6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加快浮岗水库和太行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切实抓好赵王河、杨河和东鱼河南支等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洙赵新河赵楼闸、安兴闸拦蓄工程,增强综合抗旱防涝能力。继续抓好“路水电气医学”的建设,力争农村新增户用沼气池2.4万个,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60万人,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以上,改造窄危桥50座。四是努力加快劳动力转移。加大对农村二三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职业培训网络,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继续搞好品牌劳务宣传推广,积极开展“西输东接”、“南下北上”劳务推介活动,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五)努力抓好功能完善,务求在城镇化水平提高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城镇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城镇,着力抓好城镇公共设施布局、历史文化保护和城镇风貌特色等专项规划,重点做好赵王河景观带、雷泽湖风景区和火车站广场等城市标志性地段的详细规划,加大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力度,市区和县域控制性规划以及乡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建设城镇,积极打造精品工程。市区重点抓好赵王河公园扩建、牡丹园提升和胜利公园建设等工程,切实做好洙水河公园、万福河公园和城区补树增花等工程建设;同时搞好水体清化、供电通讯和公共设施配套等工程,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县城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二三产业发展和加快人口聚集,努力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水平。小城镇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小城镇功能,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小城镇,真正起到联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抓好房地产开发。坚持综合化、集约化、精品化开发房地产,着力推进香格里拉嘉园二期、时代奥城、菏泽国贸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争市区新开工房地产面积25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0万平方米,全市竣工商品房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围绕安居工程,重点抓好资金落实、项目建设和工程质量等,全市新建经济适用房3000套,廉租住房2000套,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四是提高园区功能。坚持城镇化、工业化、配套化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服务功能。重点抓好园区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下力搞好园区金融、物流、商贸、居住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园区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尽快使园区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组团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努力抓好节能减排,务求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突出抓投入、抓平台、抓队伍,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0.8%。重点推进前200家规模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开展产学研联合,突出抓好10个重点产学研联合项目,实施10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确保全年取得100项重要科技成果,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3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80家。加快推进名牌培育,力争新创省级名牌10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30名高层次职业经理人、30名博士、300名硕士,培养出30名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3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0亿元,增长35%以上。二是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节能降耗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加快实施10个重大节能工程、100个节能技改项目和30个重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研发应用,确保全市420户重点企业能耗指标全部达到行业标准,万元GDP能耗降低4.2%,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10%。三是强力搞好治污减排。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市区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确保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三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努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拓展城市集中供热范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10万平方米,民用天然气用户2万户,力争全市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SO2、COD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和3%。四是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循环经济“123”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争培育40户以上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五是着力抓好土地利用。认真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确保土地利用最大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大“空心村”改造和村庄整合力度;加大窑场废弃地和各类闲置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开发整理增加耕地0.9万亩以上;同时,切实抓好土地挖潜工作,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万亩以上,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七)努力抓好改革开放,务求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力争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单县试点工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元,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二是切实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在搞好曹县、鄄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做好牡丹区马岭岗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改革的思路和途径。三是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资,认真落实投资主体自主权;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建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科学评审制度;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价、重大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不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国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意见,努力完善农村金融保险体系。改革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推动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五是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出口企业由“低价式、数量式”竞争向“品牌化、差异化”竞争方向转型,提高传统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大力发展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进口的有关政策,引导企业扩大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等进口。
(八)努力抓好民生工程,务求在和谐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一是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八项措施”,加快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全年培训6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9万人,力争达到1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以上。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开展城镇医疗保险扩面征缴集中活动,强力推进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切实搞好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确保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20元和每人每年1200元;城乡大病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4000元和3000元。三是进一步提升教育事业。努力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中小学校舍危改进度,维修改造25万平方米以上;各县区确保新建1所以上城区中小学,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校校通”;全市选拔1000名以上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对口支教;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000名以上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选拔1000名菏泽学院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市内高等学校年招生争取达到1.1万人以上,在校生达到3.4万人以上。四是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启动市中医院、市精神病防治中心项目建设和曹县、单县、巨野、定陶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完成牡丹区、郓城人民医院标准化建设和东明县马头镇等8处中心卫生院建设任务。实施妇幼保健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疾病防控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五是进一步搞好文化事业。启动市图书馆建设,完成单县、定陶、巨野“三馆”建设和全市1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0家农家书屋建设。举办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等5大文艺活动,送戏下乡1000场,完成10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作。六是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逐步将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极其艰巨,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2010年1月19日印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