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讯
有个笑话,说的是时代发展了,现今的艺术家特别多,据保守估计,全国至少有8000万“摄影艺术家”。一笑过后,也寻思出一点门道,摄影无论作为一门艺术还是技术,由于数码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入门的门槛已经很低了,简单到只需要看着显示屏手指一咔嚓,一张曝光正确、对焦清晰的照片就诞生了。
这样的事情即使在十几年前,也是想也不敢想的。过去人们都用胶卷照相机照相,照完后要送到图片社去冲洗,但也有摄影爱好者自己在暗室里冲洗照片,其中的乐趣可不像现在这样一切靠电脑完成所能比拟的。
今年41岁的刘群是菏泽牡丹大酒店的员工,他过去就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第一次走进“暗室”还是20多年前的事。那时候他正在读初中,暑假里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家里有一台他父亲用过的双镜头120照相机,他便拿着四处拍照,拍得最多的是姥姥。那时照相机还是奢侈品,人们想照相要到照相馆去,所以姥姥很高兴给他当“模特”。因为冲洗胶卷和照片费用太高,刘群就想自己冲洗。于是,他买了书自己钻研冲洗技术,并自制了一个小木箱,上边开口置上玻璃,里面安上红白两个灯泡,旁边设置了按钮式开关,一个曝光箱就做成了。至于“暗室”,那就更简单了,他在自己的卧室里掉个红灯泡,关上门窗,贴上报纸就成了。没有显影盒、定影盒,他就随便找来碟子、碗充当;没有上光机,他找块干净玻璃把刚洗出来的照片贴上自然晾干……
刘群说,他第一次在暗室红色的灯光下,看着已经曝过光的白相纸在显影液里一点点显出影像来,心里非常激动。看到画面完全清晰了,他赶紧捞出来在清水盆里涮涮,丢到定影液里浸泡。漫长的20分钟过后,他迫不及待地拉开大灯,一看傻了眼:人脸黑黑的,原来是显影过度了。
有了“暗室”之后,刘群的摄影热情更加高涨,他常常背着相机往农村跑,不光拍人,也拍风景。白天拍照,晚上冲洗,他在“暗室”里常常一干就是一夜。有一次他清早去荷塘,荷塘里荡着一层晨雾,逆光看过去,阳光像是给荷叶镀上了金边,有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他赶紧按下快门。晚上,他在“暗室”里开始冲洗照片,当时的心情是既紧张又期待。照片洗出来后他挺满意,美美地欣赏到半夜,还给这张照片起名叫《荷梦》。这也是刘群第一次给自己的“作品”命名。
亲朋好友知道刘群会照相还会冲洗照片后,找他帮忙的人也多了,有照单人照的、也有照合影的,刘群经常忙得不亦乐乎。参加工作后,刘群积攒了220块钱,买了一台上海照相机三厂生产的“彩虹”牌放大机,终于圆了他的“暗室”创作梦。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刘群一直享受着自己拍照自己冲洗的乐趣,直到胶片最终被数码技术所替代。但刘群说,“暗室”创作的乐趣却是数码技术所无法替代的。
张洪梅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