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要当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济空航空兵某训练基地汽车连指导员曹世奇常说的一句话。
3年前曾在桂林空军学院基层政工班进修的曹世奇,近日应邀回到母校,与近千名基层政治干部学员共同探讨一个课题:让科学发展观融入连事兵事。曹世奇的主题报告,引起大家共鸣。
曹世奇当好指导员的经验是,一半靠“说”、一半靠“做”。他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破解连事兵事中的难事,使一个多年与先进无缘的连队跨入先进行列,党支部被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个人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荣立二等功。军委领导称赞他是一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指导员。
“新时期指导员的‘说功’要靠党的创新理论来支撑”
士官程道阳的叔叔拥有一家造纸厂,生意曾很红火。后来,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他叔叔把家里的房子、车子和固定资产全都作了抵押,向银行和朋友借贷近千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叔叔一下子由富翁变成了“负翁”,让程道阳着实想不通。
程道阳的家事,引起曹世奇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随着国家经济产业政策调整,官兵类似的困惑和疑虑还真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稳定。
一堂围绕程道阳家事的教育课,在曹世奇头脑里酝酿成熟。他运用十七大报告的新观点,就“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得大家竖起了耳朵,也拉直了程道阳心中的问号:叔叔之所以由富翁变成了“负翁”,实际是响应国家经济产业政策调整,也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
“新时期指导员的‘说功’要靠党的创新理论来支撑!”从此,曹世奇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细心的战士摸准了指导员的生活规律——午夜前在楼下连部看书、午夜后上楼查铺。
去年1月,总参《政工研究文摘》编辑部给曹世奇寄来一份贺卡,原因是他订阅和购买这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各种军政类图书期刊较多。单从他的10多本报刊资料剪贴、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篇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还有60多张订报刊的存根,就能看出他学习的痴迷劲。
实打实地学理论,使曹世奇的“说功”大有长进。2007年年底,针对连队评功评奖后一些官兵出现的思想问题,他以《不为名利遮望眼、立足本职干事业》为题,随机给大家讲了一课,反响热烈。
赶巧,总政组织“全军优质党课”评比,基地从机关和6个团站几十名政治干部的讲课中反复遴选,最后发现“还是曹世奇讲得好”。
于是,曹世奇的这堂课,经过各级层层筛选,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被评为“全军优质党课”,曹世奇成为空军入选的唯一指导员。2008年2月,总政下发全军“12堂优质党课”光盘,曹世奇的党课入选,为此他立了二等功。
“让官兵经常耳目一新,党的创新理论才容易入兵心”
曹世奇任汽车连指导员不久,所在场站政委温新兵交给他一项任务:策划组织一次科学发展观知识“股连对抗赛”。
曹世奇让官兵出谋献策,并主动征求其他连队指导员的意见。从搭台、出题到活动形式,都别出心裁。比赛那天下午,不仅机关各股、基层各连能来的都来了,场站、基地机关的领导来了,还把正在部队检查工作的济空机关的同志也吸引了过来。
果然不一般。“点将台”、“观众题”、“有奖问答”等别样的比赛形式让现场气氛热烈,官兵踊跃参与,效果之好超出机关的预料。
曹世奇从中受到启发: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大家的事,指导员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让大家经常耳目一新。
两年多来,曹世奇共在连队讲了80多堂教育课。排长杨瑞列举了曹世奇上的几堂课的题目:《共产党员的“身份证”不能丢》、《知识经济与知识军人》等。这些课让官兵一听题目就有新鲜感,就想听下去。 “让官兵经常耳目一新,党的创新理论才容易入兵心”,这成了曹世奇的教育格言。比如,宣讲科学发展观,曹世奇结合连队实际讲出了新意:他用“以人为本不是以我为本”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用“争当又红又专的驾驶员”讲全面发展,用“要速度也要安全”讲协调发展,用“人休息、车加油才能出好长途车”讲可持续发展。战士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手中的小方向盘也连着科学发展的大方向,只有把科学发展观学好了,才能做好人、开好车、走好路!
曹世奇还在连队尝试了许多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新政”:借鉴党委中心组学习模式,组织支部“一班人”定期学习理论,用制度让大家坐下来学习;邀请汽车连老连长、老指导员们回“娘家”讲传统;给每名探家的官兵布置了一份“休假作业”——观察故乡、沿途新变化,说科学发展新成就,有些“作业”上讲台,有的“作业”上了墙。
“身边不科学的东西越来越少,学理论的劲头才会越来越大”
汽车连有一条沿袭多年的不成文规定:一级士官和义务兵驾驶在一线保障的牵引车和加油车,二级士官在机场场区驾驶运输车和空勤保障车,三级士官驾驶长途运输车。
兵龄老就一定技术好吗?战士之间也总是互相攀比,比车况好坏,比性能优劣,比场内场外。尽管“老规矩”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容易挫伤战士的进取精神,影响连队的发展活力。
曹世奇因势利导提出:不能片面以兵龄长短定岗位。当战士达到一定的驾龄,技术和经验不相上下时,作风过硬才是保证安全的关键。统一思想后,连队党支部打破沿袭多年的传统习惯,将技术好、作风过硬的5名一级士官分别安排驾驶空勤保障车和长途运输车。
“不科学的东西越来越少,官兵们学理论的劲头才会越来越大!”这是曹世奇和连长董宁形成的共识。连队共有21名牵引车司机,过去保障一个团飞行,按惯例连队每次都要投入15台以上牵引车。而现在,另一个团转场驻训后,飞行保障任务增加一倍,怎么让官兵保持最佳战斗状态?
“连队的训练保障也要搞好科学统筹。”在党支部议训会上,曹世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过去一直倡导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不科学之处,“保障一个团飞行每次都要投入15台以上牵引车”的惯例必须打破。
在曹世奇的提议下,“科学统筹”这四个字在训练场上得以生动体现:连队根据飞机出动数量精确投放保障力量,避免人员、装备闲置;细分保障分班时间段,使连续保障人员得到分班休息,保持持续战斗力。
“在一人一事上体现以人为本,才会让官兵对创新理论更亲近”
2008年大年初三,战士贡利建的姐姐在电话中告诉他一个噩耗:父亲去世了。贡利建知道,节日期间连队有战备任务,很可能没法回家送别父亲。
曹世奇知道这事时,已是当天晚上10点多了,他找到几个支委统一思想:为国家尽忠与为父母尽孝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党支部连这件人之常情的事都处理不好,让战士怎么去亲近党的创新理论?再说,虽然连队有节日战备任务,但安排贡利建回家,连队在位人数仍符合战备值班规定要求,不影响飞行保障。“我去找领导请假、作解释!”曹世奇连夜敲开了场站参谋长的家门,参谋长当即给贡利建批了假。
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的曹世奇又起床去火车站送贡利建。正赶上春运,既买不到车票,也买不到站台票,曹世奇便向铁路工作人员讲了战士家中遇到的特殊情况,这才特事特办允许进站。上车前,曹世奇给贡利建买好了路上吃的东西。贡利建如今说起这事眼含热泪:“指导员说的和做的一个样,我和战友们对他讲的理论深信不疑。”
曹世奇关心战士的具体利益,更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有一次,他在检查内务时发现,一名战士抽屉里有本网络小说,书名叫《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一追问,这本书是从营门口的小店租来的。书被没收了,但事情并没有完结。当晚,曹世奇给这名战士送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告诉这名战士什么时候把这本书看完,写出了读书心得,什么时候再把这本网络小说还给他,一起讨论一下。
透过这件事,曹世奇警觉地认识到,一堂教育课好比一杯清水,但一本不健康的书就是一桶浑水,要让战士多喝“清水”,少趟“浑水”。他鼓励战士读好书、多读书,使连队官兵读书学习蔚然成风。两年多来,汽车连先后有16人参加军地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6人取得大专文凭,2人取得本科文凭。同时,有5名战士相继考上军校。
短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曹世奇是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带兵育人的优秀基层政治干部。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层政治干部立足本职干事业的精神风貌,回答了基层政治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岗位追求和能力素质,如何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官兵直接受益、推进连队建设科学发展等问题。推进基层连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大批像曹世奇这样的基层模范指导员。
曹世奇把带领官兵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中的责任与作为,体现在一桩桩、一件件具体事情上。为讲好每一堂教育课,他自己带头打牢理论基础,查资料、写体会,授课时把基本道理变成贴近连队生活、战士容易理解的话语;他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官兵开展“大家谈”,让官兵在相互启发、交流碰撞中,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独特魅力;他把掌握的科学方法用到处理连队棘手的问题中,在处理好一人一事中拉近官兵与创新理论之间的距离等等。
我们学习曹世奇,就要像他那样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官兵的“精神食粮”,使官兵能随时触摸到理论的存在,感受到理论的力量;就要像他那样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抓好官兵素质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做对战士“管几年”的眼前工作,更注重抓“管一生”的长远工作;就要像他那样把科学理论变成科学方法,解决好连队建设中的棘手难题。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部队逐步展开。努力探寻创新理论与基层连队实际工作的“对接点”,需要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努力培养像曹世奇这样的优秀基层政治干部,赋予理论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力求理论内容的通俗化和形象化,才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思想进入工作。(记者 申进科 李广君 李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