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武文斌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军人,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的战争,只能是一句空话。
来到军校后,整天面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深奥的专业知识,他和班上其他学员一样,学习起来十分吃力。
“武文斌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为了这,他可没少吃苦头。”队长李东红清楚地记得,从入学第一周起,武文斌就放弃了双休日,星期天的一大早,武文斌总是第一个在阅览室门口排队,在那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有关计算机、大地测量、卫星通信方面的专业书籍。这期间,他还捡起久违的高中代数和几何课本,借来本科生的专用教材,逐字逐句地埋头苦读。慢慢地,高等数学等课程被他像攻打山头一样一座一座地攻下了。
为了让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一入校还报名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自学考试,想利用在校期间拿到本科文凭。
“他把别人要四、五年才能学完的东西,硬是压到了二、三年来学。为了方便一些同学学习,晚上熄灯后队里允许大家在俱乐部加班,规定不能超过十一点,两年来,武文斌总是最晚离开的人。”李东红队长回忆说。
和武文斌同住一个宿舍的同学刘洪至今不能接受好战友永远离去的事实。在校期间,他们两人是班里的“黄金搭档”,刘洪当班长,武文斌当副班长。
“文斌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学习上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抛弃也不放弃。”回忆起和武文斌朝夕相处的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刘洪的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视线:“面对深奥的理论知识,士官班的有些同学打起了退堂鼓,认为只要会操作仪器就行,啥理论不理论的。可武文斌却说,如果只学操作,在部队一样可以学。既然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就要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掌握了理论,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士兵。”
武文斌在学习上爱钻牛角尖是出了名的,遇到不懂的问题绝不放过,课堂上常常提出一些很“特别”的问题,下了课还追着教员打破沙锅问到底。
有一件事让王庆宾教员记忆犹新,一次刚上完专业课,王教员就被武文斌拦住了:“教员,要是一不小心指北针弄丢了,或者是关键时刻它坏了,该如何确定方位?”
王庆宾感到奇怪,就反问道:“怎么可能会把指北针给弄丢呢?”
武文斌说:“要是遇到洪水呢,比如洪水把指北针给冲跑了,那该怎么办?”
王教员一问才知道,武文斌所在的部队曾参加过抗洪抢险,在学这门课时,武文斌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学到的东西更好地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还可以通过太阳,星座,月亮等天文知识来判别方位……”看着眼前这个爱动脑筋的学生,王教员打心眼里喜欢,耐心地给他讲了起来,不知不觉中两人错过了吃午饭的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期间,武文斌的每门课程都是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自学考试的课程也全部考完,且都顺利通过。去年7月,他再次回到部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
大学期间,武文斌还完成了另外一件人生大事:与在省交通学校上学的杨卫华相知相爱,并于今年2月领取了结婚证,两人商量着,5月拍婚纱照,9月举行婚礼。
让武文斌激动的是,再有一个月学业就要结束了,他将回到学校,参加毕业大典,开始人生新的征程了。
奔赴一线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使数万四川同胞被压埋在废墟下,危在旦夕!很多人的命运,就此改变!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正在各集训点训练的1.2万名铁军官兵递交了请战书,2600人写了血书,坚决要求上一线,抗震救灾!
命令迅即下达,铁军部队通过空中、陆地机动,急赴四川抗震救灾一线。
指导员高星深情地为我们回忆了这样一幕:考虑到武文斌实习期满即将返回学校,连队要求他留守,先把毕业证领了。
武文斌一听就急了,他找到我说:“指导员,你是不是不把我当咱连的兵看?能为灾区群众出把力,做点事,就是我最好的毕业证!”
在随后给妻子告别的短信中,武文斌有这样一段话:“穿上了军装,我就不再属于自己,我属于党、属于国家,属于人民!”
次日凌晨,武文斌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和战友们一路疾驰四川重灾区!
到达都江堰的下午,武文斌立即和战友赶到幸福街一招待所参与救援,他两次钻进废墟中救人,后一次刚把人抬出,倾斜的墙体在余震中轰然倒塌……
5月17日,铁军接到命令,迅速组织兵力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运重伤员。武文斌和代理排长李孝会作为骨干,被抽调到师直属通信营。由于山体移位,道路严重被毁,判定方位、选择路线变得十分困难。精通军事地形学的武文斌担任尖刀班长,领着战友们翻越3座2500多米高的大山,艰难地突入三江乡。
听说住在山上的一位老人家的房屋倒塌了,生死不明。武文斌向通信营教导员王斌建议,由他和通信营代理排长景灿等4名同志前往搜救。他们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找到那栋倒塌的房屋,拼死将全身七处受伤的老者马学友救了出来。
5月28日,连队接到上级命令,全力抢通都江堰市玉堂镇通往水泉村的公路。道路盘旋在赵公山半山腰上,海拔2100多米,是玉堂镇到水泉村的唯一通路,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堵塞了道路,水泉村成了“孤岛”,上千名群众缺水断粮。
连长李俊峰决定组织党员突击队,负责最危险地段的抢险任务。话音刚落,武文斌也“刷”地站了起来,请求参加。李俊峰说:“你虽然早已是入党积极分子,但这项任务太危险了,还是让党员们上吧。”武文斌坚定地说:“危险时不积极叫啥积极分子!请党在危险中考验我吧。”真诚的话语感动了全连官兵,党支部批准了他的请求。从这以后,只要有险重任务,党员突击队里总有武文斌的身影。
6月4日,武文斌和战友们攀援都江堰赵公山、九顶山的高山密林,对失事直升机展开拉网式搜寻。为了扩大搜寻面积,部队采取小群多路方式搜寻,武文斌带领新兵王昱等4名战士执行任务。
考虑到新兵爬山没有经验,武文斌主动当起了“开路先锋”。他和战友们说:“我以前当兵就在叶挺独立团红二连。我们团可是红军长征时期的开路先锋啊,你们放心跟着我就行了。”
那几天阴雨连绵,山路泥泞湿滑,荆棘丛生,加之积满落叶,虚实不定。武文斌多次陷进泥坑,鞋子里灌满了泥浆。他挥动镰刀开路前行,手上脸上划出了很多道口子。
王昱要替他在前面开路,武文斌坚定地说:“有我这个士官在,开路先锋不能让给你!”这句话让4个新兵不约而同地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
不辱使命
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武文斌难以忘怀:部队刚刚机动到都江堰玉堂镇的时候,已经家破人亡的乡亲们,还是想法弄来粮食,煮成粥,摊成饼,提篮背篓地给解放军送来。
两天的千里急行军,战士们饿极了,但没有人动,老乡们不依,哗的一声成片跪下,“解放军来救我们的命,我们的饭咋就不能吃上一口呢。”
结果,在这些乡亲们的“逼迫”下,武文斌在一个多小时里,连吃了5拨乡亲们送来的饭。
这件事使武文斌深受教育和激励,他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多好的人民啊,有了你们的坚强,人民子弟兵不能不坚强,中华民族也依然坚强,中国依然最有希望。”
部队转入恢复重建后,武文斌一刻也不曾停止匆忙的脚步,他说:“乡亲们一天不住进板房,我就一天不休息!”
在玉堂镇石牛村两段水渠内,塞满了坍塌物和腐烂的动物尸体,致使下游万余亩良田无法灌溉,附近居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5月27日,他们连奉命展开清淤战,武文斌跳进臭气熏天的河渠,抡起大锤砸碎断墙,再用手不停搬运,全然不顾砖头下吸附着的条条蚂蟥。
“武班长,你手上有血!”一名战士突然发现,武文斌的手上,一条蚂蟥已钻进去一半,另一半仍在扭动着。
战友们赶紧把武文斌拉上岸,用力拍打蚂蟥。蚂蟥打出了,武文斌流血的手肿得像面包。代理排长李孝会命令他休息,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又跳进了河里。
中午,他刚刚端起饭碗,一个当地群众跑来求救:山上几户人家断粮了!
武文斌二话没说,带上乔艳局等4名战士,去送“救命粮”。
烈日当空,山路陡峭,武文斌和战友们手脚并用,艰难爬行。半山腰上,乔艳局脸色发白,两腿发软:“班长,我快撑不住了!”武文斌一把抢过小乔的粮袋背在身上,继续向前爬行。
晚上回来,乔艳局发现,武文斌两腿发直,手连端碗的力气都没了。
这,并没有挡住武文斌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匆匆脚步。在武文斌的眼里,“来灾区就是帮百姓干活的,任何一项任务都不能错过!”
进入灾区后,武文斌从没午休过,一有空就去清理废墟,割麦子,搭帐篷。一段时间,他每天中午都要帮当地百姓打上两个小时的油菜子。
6月9日,连队紧急奉命帮助受灾群众安装板床,武文斌抢着承担了最重的拧螺丝任务。
拧着拧着,他的手套就磨破了。他干脆把手套一扔,开始徒手作业。战友送给他一双手套,他笑着推开了:“戴手套使不上劲。”这天,他拧了1400多个螺丝,螺丝刀都被拧得变了形。
战友们看他满是血泡的双手都很心疼,他却举着手乐呵呵地说:“ 看,我们铁军都有双铁手,我的手,就是拧不坏的螺丝刀!”
6月14日,他们连冒雨卸载活动板房板材,并安排官兵轮流换班休息,可武文斌却始终不肯轮休。
干完活后,武文斌脱下手套想拧去雨水,可怎么也拧不干净。新兵徐鸿光不知内情,从武文斌手中接过手套用力一拧,又拧出许多水来,小徐开玩笑地说:“武班长,你连手套都拧不动啦!”武文斌只是笑笑。小徐哪里知道,这是班长为了灾区人民早一天住上板房,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这一天,他连续参与了14车的卸货任务。
“像一团炽热的火,他总是在激情地燃烧;像一面迎风的旗,他总是在呼啦啦地飘动”,战友们这样评价抗震救灾一线的武文斌。
17日,他们连接到命令,立即转移到胥家镇。整理物资,打扫营区,拆除帐篷,行军,然后再搬运物资,安营扎寨……
整个一天,战士们忙得像个陀螺,不停旋转。
下午5点,连队又接到命令,晚7点有从重庆方向来的8车板材,需要当晚卸下。
“每个排负责一车,最后两车由党员突击队上!”细雨中,连长李俊峰下达了命令。
战士们高喊着,一个多小时,6车板材很快卸下。这时李俊峰发现,一直没有轮休的武文斌率先爬上了另一辆车,他一个人在上面卸,下面十多个战友在转运。
弯腰。起身。递出。
弯腰。起身。再递出……
在胥家镇中心小学,李俊峰含泪回忆说:“当时,我两次派人上去替换他,都被他推了回来。这最后的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卸完车,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区后,武文斌对一起打洗脚水的班长姜春雷说:“洗洗袜子泡泡脚,明天接着干活!”
谁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武文斌对朝夕相伴的战友们说的最后一句话。
18日凌晨2点40分,和武文斌床铺相邻的宋国栋突然发现,武文斌呼吸异常,摇了几摇没有摇醒,宋国栋立即叫醒同室战友,叫来干部和卫生员,一边急救,一边立即向战地医院转运。
一路上,战友们大声喊着他的名字,但他却始终没有回答。
医学专家想尽了办法,也没有挽留住武文斌那26岁的年轻生命。
噩耗传来,战友们都哭了,他们不相信他们的好班长就这样走了。
匆匆向上级汇报情况后,连长李俊峰回来不敢让战士看见,一个人偷偷在帐篷里痛哭。
战友们怀着巨大悲痛,19日清晨在驻地搭建了灵堂,表达对武文斌的哀思和纪念。
来请解放军帮助清理废墟的黄福明老人,一走进驻地,发现了这个灵堂,老人哭着上街买了花圈送来。结果消息不胫而走,多日来灾区群众积聚在心中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瞬间爆发!当天,就有一万多名都江堰群众自发赶来吊唁。
李俊峰说,至24日作最后的告别,7天时间,前来吊唁的群众就有十万之众。
正上大学的李菲来了,“解放军大哥,这是您帮我从废墟中扒出来的书,天堂里寂寞,我挑了几本送给您看吧!”
羌族大妈何庆梅,连夜从汶川映秀镇赶到都江堰,是解放军把她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她哭着说:“文斌,他也是我的儿子啊。解放军,是不倒的长城!”
胥家镇的花圈卖完了,人们就去都江堰买;都江堰的花圈没有了,人们就用栀子花,扎了一个又一个大花圈,送给远行的英雄……
妻子杨卫华几度昏厥,“文斌,咋就不等等我啊,不是说好了,你要给我办一场排场的婚礼吗?”
爸爸武中林来了:“儿子,我为你骄傲。你对爸爸承诺的,做到了!爸爸也要留下来当个志愿者,把你没干完的活干完!”
身体一直不好的武妈妈怎么也不能接受,听话懂事的孩子,竟然没有和她打一声招呼,就这么匆匆地走了。
都江堰市的领导来了,铁军的领导来了,济南军区的首长也来了……
在武文斌的遗像前,每到开饭时间,战友们都会给他端上平时他喜欢吃的饭菜;每晚点名点到“武文斌”时,全连战友齐声答:“到!”
那天晚上在胥家镇中心小学连队驻地,我们听到了那震天的“到”声。我们分明地感到,文斌,你没有走;倒下了你一个,但千万个武文斌已经站立起来了!(本文图片均为驻豫某红军师提供)(记者 马宏图 阙爱民 王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