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耿饼面临“无柿”尴尬
我市柿树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业内人士呼吁政府牵头统筹发展
中国菏泽网消息 (记者 姜培军) 金秋柿子黄,正是制作耿饼的时节,然而据记者调查,由于近年来我市柿树种植面积逐渐萎缩,曾经辉煌的曹州耿饼正面临“无柿”的尴尬。
10月14日,记者走进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耿庄社区。市耿饼协会会长宇中辉正带领家人制作耿饼,晾晒的柿子摆满了一院子,黄澄澄的,煞是喜人。
据宇中辉介绍,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曹州耿饼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作工序。耿饼的制作通常分为选果、去蒂、旋皮、晾晒、过风、上堆等几个程序。曹州耿饼皮薄肉厚、霜多无核、味醇香甜,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每道加工程序都需“精耕细作”。
“30余棵柿子树,满打满算收获1000余斤柿子,最多制作250斤耿饼。”宇中辉遗憾地告诉记者,“现在柿树越来越少,柿子收不上来啊!”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柿树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宇中辉感慨地说:“自唐宋以来,曹州耿饼作为皇家贡品,深受宫廷喜爱,不过曹州耿饼的发展通道近几年梗塞了。据我调查,现在全市每年生产的耿饼不超过5000公斤。”
为了促进曹州耿饼的发展,2003年1月,宇中辉联合耿庄社区部分居民注册了“耿饼”商标。当年12月,由宇中辉任会长的市耿饼协会成立。2008年,市耿饼协会向市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建立菏泽耿饼示范园的报告》,提出以租地的方式建立耿饼示范园,繁育纯正柿树幼苗,做好耿饼和柿醋、柿饮、柿酒的深加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宇中辉已联合热心人士在牡丹区沙土镇建设了一处面积约100亩的柿树种植基地。他说:“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保护现有柿树,并繁育新树苗。如果柿树都没有了,产业化则无从谈起。”他认为,发展耿饼产业还要依靠政府牵头,统筹发展。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