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菏泽网消息
赶年集又叫办年货。在以前,生活水平低,生活用品买得不多,可到了年底,谁都希望高高兴兴过个大年,多多少少要比平时多买些吃穿用的。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赶年集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乡村特色的年俗文化。腊月二十三,记者驱车到牡丹区马岭岗镇,和老乡们一起过了一把赶年集的瘾。
鸡、鸭、鱼、肉不稀罕 多吃蔬菜才健康
马岭岗镇的年集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每年腊月的二十三和二十八,是该镇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两个年集,整个集市绵延数公里,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会赶来置办年货。
一大早,赶年集的人流便开始聚集,肉摊、菜摊,卖年画的、卖春联的、卖糖果的……各种年货一应俱全。据摊主介绍说,来晚的卖家没有了好的位置,就会把摊点摆在人群中、马路上。上午10时左右,集市上已是人挤人、人挨人,热闹非凡。如果赶上有汽车通过,没有个大半晌别想走出去,任你把车喇叭按坏,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乡亲们赶集的情致。每个摊位上都挤满了购置年货的人,平时舍不得花钱的,在年集上却出手大方。
“年货置办的差不多了,一会儿再去买件新衣服!”正在猪肉摊称肉的村民老张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如今生活富裕了,鸡、鸭、鱼、肉不稀罕,赶集前家里孩子特叮嘱,今年要多买点蔬菜。
“人们的生活需求多了,农村年集上的商品自然也丰富的多了,想要什么都能买到,甚至比城里商场里的东西还齐全。”老张说。
年轻人相约一起赶年集
在集市上,记者还看到,来赶集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了解,到了年集的前一天,从小一起玩耍的同村好友,便会提前相约去赶集。放假的学生,打工回来的俊男靓女,或步行或开车,三五个一群,两三个一组,一起簇拥着,一路上欢声笑语,把年集点缀得更加热闹。“逛年集,图的就是个热闹!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有年味,不像小时候那样,春节那几天特盼过年。”家住马岭岗行政村的时国强对记者说,到集上能感觉到年味,想想以前小时候缠着父母买新衣服的场景,心中总是特别温馨。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城里人也来乡下赶年集。他们说,来这里赶年集看中的是这里的“绿色年货”,什么柴鸡蛋、柴鸡、各种土特产、传统手工艺品多,当地的花生、虎头鞋都是他们热选的。孙阿姨告诉记者,她的老家就是这个镇上的,平时经常喊着邻居开车来这里赶集。她是农村出去的,在这里才能感觉到过年的氛围。
购置年货有分工
赶年集办年货大多是有分工的。买肉、买鞭炮、买春联、买烟酒的,十有八九是男人;买衣服、买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的,差不多都是妇女。而孩子们呢,集市上哪里最热闹,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把手枪多少钱?”在一面人摊旁,四五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围在那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与摊主讨价还价,稚嫩的小脸上是一本正经的表情。在饰品摊边,则围满了爱美的小姑娘,她们围着琳琅满目的饰品,不时拿在手里,总觉得每件都漂亮,一次次试戴,让急着做生意的摊老板多少有些不耐烦。
赶年集的人并非都是为了购置年货,也有人是专门为享受这年集的热闹而来。刘大妈家就住在集市上,早晨8点多就出门赶集了,一直赶到12点,也没买多少东西。“现在生活好了,年集上的东西平时也能买得到,到集上来就是想沾沾年味。”
文/图 记者 时苏建
(责任编辑:正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