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走出的武状元张宪周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郓城走出的武状元张宪周

2010-12-29 10:57:32 来源:

郓城走出的武状元张宪周

 

 

少年臂力过人  双手稳托石磙

    
    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人才精英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中国历代武状元》(王鸿鹏编著,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出版)载,从唐朝至清末,中国共产生了284名武状元。偌大个中国,平均5年才产生一个,实在难得!郓城的张宪周名列其中。


    张宪周(1862─1914)字道东,郓城县张鲁集乡状元张楼(因张宪周中状元,其村后人更名状元张楼)人,清末武林名士。他出身豪门,为明代“世袭五代正千户”武德将军张贞的第十九代孙。天资聪颖,十五岁拜武解元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二十岁考中武庠生。练就了一身刀马纯熟的武功,所用两把大刀,一把重一百二十斤,一把重一百八十斤。所用弓,牛皮为弦。犀牛角为架,需三百斤臂力方能拉开,人称“神童”。


    有一天,张宪周外出回来后又如同往常早早起床,趁众人还没起来,独自去村外练武。当他走到街旁-棵大槐树下,抬头往树上一瞅,不觉猛然一愣。只见有一个足有四五百斤的大石磙被人放置在树杈上。张宪周心想:这是谁干的,好大的力气呀!张宪周正在望着石磙出神,邻居家的伙计刘三担着水桶走出门来。他见张宪周正在树下楞神儿,抬头往树上-看,便笑哈哈答讪着走了过来:“你这是看稀罕吧?”“是啊。”张宪周说,“这是谁举上去的?好大的一把气力呀!”“谁知是谁干的,好多次了,我们把它弄下来,第二天早起一看,又给搁上去啦。”“唔?”张宪周说着,伸手把石磙托下树来。心想:这里面一定有勾当,遂命家人暗中监视,一定查明此人是谁。


    当天夜里,将近四更时分,只见从正南走来一个挑担之人,走到槐树下放下担子,把扁担往筐上一横,便就势坐在了扁担上。他见石磙又被人放下来,自言自语地说:“好,你放下来,我再给你搁上去。”说着走到石磙跟前,蹲下身子,双手抠紧石磙眼儿,“嘿”地一声,又将石磙稳稳当当放到了树杈上。


    张宪周的家人在一旁看了个清清楚楚,冷不防站出来,大声问道:“你是什么人?”挑担人吓了-跳:“我,我是卖鱼的。”


   “跟我走吧,我们少东家找你有事。”


   “别介,我把石磙放下来好了,小本生意挺不容易的,我得赶天亮卖鱼去,不然鱼就臭了。”


   “少说废话,快跟我走!”


    张宪周听说抓住了搁石磙的人,忙走出来和善地说:“不要惊动这位大哥。”卖鱼人说:“小的是无意开玩笑,我把石磙放下来,饶了我吧?”张宪周“哈哈”一笑说:“这位大哥别急,这鱼我全要了。不仅如此,你每天卖鱼赚多少钱,我给多少钱,你在这里陪我三日如何?”卖鱼人心想,这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事,便满口答应下来。张宪周又笑着说:“不过有个条件,你得和我住在一起,咱三天三夜不许吃东西,第四天我请你赴宴如何?”卖鱼人的想了想说:“中,中,就按你说的办。”


    从当天起,张宪周叫卖鱼的跟在自己身旁寸步不离,他走到哪里卖鱼的跟到哪里,两个人三天三夜都没吃喝。卖鱼的饿得肠肚咕咕叫,张宪周仍没事似的。就在第四天的早晨,张宪周把卖鱼的带到树下,指着石磙说:“这位大哥,请再把石磙放到树杈上!”卖鱼的遵命,双手端起石磙,用尽吃奶的力气也没把石磙举起来。张宪周见此光景大失所望,对卖鱼人说:“不用费力气了,免得伤身,你看我的。”说着,张宪周双手一托,稳稳当当地把石磙托上了树杈,而且脸不变色气不喘。卖鱼人傻眼了,佩服得五体投地。石磙放下来后,张宪周吩咐家人备饭待客。饭后,又备些银两给卖鱼人,让他走了。


    事后,人们问张宪周为啥这么做,张宪周说:“我是想试试他是否真的有力气,可惜此人乃饭力之辈,虽有把力气,终难成大器,故而叫他走了。”众人连连点头称是。

三场比试夺状元  为官勤政又爱民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京城开考,28岁的张宪周赴京比武赶考。先考的是射箭。张宪周纵马擎弓,当坐骑沿马道跑起之后,只见他从背后取出三只雕翎,放开马缰,搭箭开弓,照定箭靶上的金钱连发三箭。笫一箭名为“凤展单翅”,箭射入金钱眼后,雕翎旁垂;第二箭名为“凤凰夺窝”,后箭将前箭由金钱眼中抵出;第三箭射掉金钱,谓之“金钱落地”。随着三箭中靶,武场上-片欢声雷动,在场观看的文武百官无不交口称赞。


    接着比的是刀。张宪周与山西王金钩对阵。张宪周打马疾驰,身稳如山,在马上挥舞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轻松自如。突然,王金钩将他的大刀击落在地,并凶猛地向他挥刀砍来来,在这紧急关头,张宪周急中生智,猛地用脚尖将大刀挑起,随即手接大刀奋战王金钩,并将王金钩的大刀挑飞,欲追杀王金钩。主考官急喊:“不可伤他性命!”一句话提醒了张宪周,才没有使王金钩成为刀下鬼。考完下场,主考说:“你朝中无人,如果杀了人可就不得了,想夺状元就难啦!”接着又问他脚挑大刀是那一招,他机辩道:“习武贵在将有形化为无形,随机而变,出奇制胜,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主考官点头叹服。


    第三场是比臂力,重三百六十斤的志石(举重器械),一声“起!” 张宪周稳稳举起,后又放一百八十斤大刀于上,他双手举石过顶,然后绕场一周,他面不改色,气不发喘,全场欢声雷动。轮到王金钩举志石时,刚举两下,汗如雨流,扔下志石羞愧而退。下场之后,口吐鲜血而死。光绪皇帝遂点张宪周为武状元。此事过后,京城上下便流传了“点了张宪周,气死王金钩”的民谣。


   不久,皇上封张宪周为陆部朝参镇殿将军。1894年,赴任开州(今河南濮阳)协镇,他爱民如子,治安言善,使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商有余财,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交口称赞。后迁任崮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其地盗贼杀人越货,为害乡里,民不聊生,前几任官员多被问责。张宪周上任后,率兵平匪,身先士卒,歼敌于铜家堡,使地方遂变安宁。他重农治本,兴修水利,使一方五谷丰登,歌舞升平。任满离职,百姓依依相送,并赠旗锣伞牌以表敬意。

居庸关处挽狂澜    张家祠内留遗风

    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失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仓惶西逃,联军闻讯分道追驾,情况万分危急。张宪周率军北上勤王护驾,行至居庸关时,张宪周忽然心中暗想:八国联军有洋枪洋炮这些先进武器,而我军用的全是标枪大刀这些传统武器。如果两军对阵,显然我军处以劣势。要想击退联军,救驾成功,就必须扬长避短,让我军的标枪大刀扬威,让联军的洋枪洋炮排不上用场。居庸关一带山高路窄,倘若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出其不意,率众堵截,白刃搏击,联军的洋枪洋炮虽然先进,但是无可施展。于是张宪周当机立断,在居庸关埋下伏兵。不大会儿,联军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张宪周见敌军进了埋伏圈,一声号令,先是万箭齐发,继而迅速出击。张宪周身先士卒,挥舞大刀,浴血奋战,我军斩敌首级千余,联军仓惶逃窜,使光绪皇帝化险为夷。事后,光绪皇帝在西安龙德殿召见张宪周时说:“挽狂澜之既倒,支大厦之将倾,乃社稷之臣,诚功莫大焉。”后来光绪皇帝返京,御赐金字匾额“捍御功伟”。 这块匾至今还保存完好。


    后来,张宪周被委任兖州镇守使。清朝末年,吏治腐败,官场黑暗,没等到张宪周赴任,却被他人从中做梗,用重金将官职买去提前充任。张宪周愤而返乡,不再出任。他两袖清风,返乡后亲躬田亩,自食其力。于1914年郁郁离世,年仅52岁。


    如今,张楼村内有一标志性建筑,原为张宪周故居,现为张姓家祠。该建筑为三进院式,砖木结构。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4年),青瓦覆顶,五脊六兽,并设有钢钗云燕,角垂铜铃,风吹悠然做声。张宪周状元及第后重修,在原来基础上增阔腰堂3间,增建东西厢房各3间,并于大门前立10米高的显贵旗杆。门前还建有影壁,高3米,长7米,上悬张宪周状元及第时光绪皇帝赐“皇恩御赐”圣旨刻石一方。20世纪60年代,该建筑遭破坏,现仅存三进院落。1985年,张氏族人对此进行了维修,保存至今。

    文/曹先锋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