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王爱玲每天都把家里卫生打扫一遍
规划有序的绿化带,一排排两层洋房整齐排列,一幅幅展示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文化墙点缀其中……这是鄄城县郑营镇冯庄村的农村新面貌。
曾经的冯庄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大多数房子破破烂烂。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脉搏,让这个地处鲁西南的偏远小村,脱胎换骨、重焕生机。
2012年,冯庄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全村362户、1000余名群众住进了两层小洋楼,“村民有好房子住,路也修好了,大伙心里别提多舒坦了!”村党支书韩凤银说。
2019年,村里统一给每家每户门口配备了“可沤肥”和“其它垃圾”等两个垃圾桶,“习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俺村积极响应,践行新时尚。”韩凤银说。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各位父老乡亲,请自觉做好垃圾分类……”韩凤银那段时间经常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喊。
除此之外,村里在家的15名党员还挨家挨户做工作,“菜叶子、剩菜剩饭等放到‘可沤肥’垃圾桶,其它的垃圾放到另外的垃圾桶……”
经过一段时间,村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村里的大街小巷干净了、整洁了。
冯庄村还通过“美丽庭院”评选,推动“美丽”从村庄向家庭延伸。“我们冯庄的媳妇建起了微信交流群,‘美丽庭院’建设标准、美丽庭院照片等都在群里发。谁干得好,就号召大家向她学习。”韩凤银说。
村民王爱玲,因为要照顾孙女不能出去工作,于是就把打扫卫生当工作干。“每天早上都把家里打扫一遍,做完饭菜后,及时清理垃圾、洗刷碗筷。”王爱玲告诉笔者,看着家里干干净净的,心里也觉得舒坦。
不仅环境“美”,还要精神“美”。冯庄村年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爱村爱家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更重要的是,红白理事会作用充分发挥,推行“喜事不攀比、丧事一碗菜”,村民的负担减轻了、家庭和睦了、生活更好了。
付爱国家是冯庄村最早实施“丧事一碗菜”的人家。80岁的老母亲韩秀云去世后,付爱国和兄弟们也想着大操大办。韩凤银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们,多次上门讲政策、做工作,付爱国打消了给老人“风光大葬”的想法。“现在,村里的忧事,都能够做到本家人不上桌,亲戚来了一碗菜。”韩凤银说,生前厚养、死后薄葬,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前段时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冯雨和李娇在村里的小广场上喜结连理,结婚现场朴素、喜庆。“女方父亲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订婚到结婚,冯雨家一共花了28000元。”韩凤银介绍。
从村庄到家庭,从环境到精神,冯庄村自然环境美了,村民精神面貌变了,村民们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规划。 文/图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房 正 魏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