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运斋 庆堂
文/彭 忠
图/妍言 永革 世江 丽敏
罗是圆形器物,是用来筛粉状物质或过滤流质的器具,掌罗匠是制圆形罗的匠人,也是民间手工技术人员之一。
掌罗匠也有开设店铺做生意的,一般为前铺后院,坐等顾客。这样的铺面生意一般做得较大,业内人称“坐厢”;而那些游走于乡村街巷、坐摊于集会闹市的掌罗匠,业内人叫“盘厢”,是一个小行当,小本营生,终日为稻粱谋,因独来独往,故称为“单溜”。匠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榔头、刨子、拉条刀、小木铲、锥子、手钻、夹杆儿等。
掌罗是个技术活儿,罗圈外是两条线,罗圈内是一条线,线条成一个麦穗儿花形状,看似简单却异常精巧。匠人蒙罗底时,必须把罗面绷得紧、箍得牢,罗起面来才能结实耐用。面罗又分粗罗、细罗、匀罗三种。麦面用细罗,玉米面用粗罗,玉米、高粱、小麦混合面用匀罗。罗底材料有多种,主要有:用铜丝编织成的铜丝底、用铁丝编织成的铁丝底、用马尾儿编织成的网状罗底。罗圈板一般用柳木制成,将圆木锯成厚约一厘米、宽约五至七寸的长板条,厚度均匀,刨光板面,在温水中浸泡若干时间,再用明火加温捏制弯曲,圈压定形成圆圈状,固定成形即可。筛面的罗为圆形,直径约为40厘米,高约15厘米。匠人制作罗时,根据所需面罗的规格大小尺寸,裁下罗圈板,两头相接钉成罗框;裁取宽约三厘米的圈板条,两头相接,可紧套成罗框;裁取方形的罗网,紧贴住小罗圈的侧面,套夹于罗框的底部内侧,用一个圆形的小圈打紧绷展,沿圈框外侧与罗圈的周边透钻七个眼儿,这七个眼儿被匠人称作“北斗七星”。用木钉楔打紧削平表面,用刀割去罗网长余的边角即成。
掌罗匠敬奉鲁班为祖师爷,可与木旋匠所经营的旋锭子兼做,用铁丝罗底做成的筛子,过滤粮食中的桔梗、枝蔓。
旧时,掌罗匠出摊做生意时,屁股下坐的是一个用罗圈做成的木墩儿,他们在工作摊前大都摆放一个方形木板,叫“出摊儿木”,这是识别是否业内行家的标志。如果遇到同行借用工具,小榔头称为“找平”,小木铲称为“勾印边儿”,拉条刀称为“围腰转”,刨子称为“爬山虎”。同行如果叫错了名字,不但不借给你工具用,还会斥责你是行外人。
掌罗匠大都是“门里滚”,一般不收徒弟,但有一个行规:只传儿子,不传闺女。
20世纪末,石磨悄然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面罗也就派不上用场,掌罗匠便失去了从业的依凭。如今,掌罗匠早已消失在乡村的街巷里,成为一道绝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