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曰:摊煎饼,俺烧火,摊好煎饼包袱裹;背上包袱下江南,杭州西湖玩玩船;背上煎饼去开封,相国寺里撞撞钟;背上煎饼去胶东,正好煎饼卷大葱,俺吃煎饼香又甜,鸡鸭鱼肉俺不馋。
生活贫困的年代,煎饼是乡村最为廉价实用的食品,成本不高,方便携带,还不易变质,庄稼人一次做上一箩筐,一家人连吃半月二十天。
摊煎饼并不复杂,先将地瓜干、玉米、小米等用水泡透,用水磨磨成稀糊状,把大鏊子烧热,再擦上一点油,然后用勺子把浆糊舀到鏊子上,接着用竹片做成的小刮子均匀地摊成薄薄的一层,稍一停顿,便成为黄艳艳的薄纸状,这时就可以揭下出锅了,新出锅的煎饼要趁热折叠好,待稍微一凉,便可放在竹筐里或用大包袱裹起来,供随时享用了。
贫寒的人家食物匮乏,一天三顿吃煎饼,早晚配以稀饭,中午便干脆一锅开水,几块老咸菜,几根大葱。外出务工,出门拉车,也多带着煎饼,找旅店、茶馆用开水一泡,便可以充饥。本家的一位大叔,在东北老林里做过伐木工人,据他说,伐木活计非常艰苦,进山前都带着一筐篓煎饼,伐木疲惫了,也不愿生火做饭,就蹲在雪地上,啃几口煎饼,吞几口雪沫,就是一顿午餐。
生活艰难的岁月里,北方人往往以地瓜、玉米、高粱面为主食,甚至把棉种壳打碎做成丸子来吃,味道苦涩,还难以下咽。相对来说,焦脆酥香的煎饼就是难得的美食了,以致现在的宴席上,还有煎饼卷葱蘸酱这道菜,很受客人欢迎。
平平常常的面粉,经过鏊子的煎制,就会变成酥香可口的美食,这给我们一种启示:不要抱怨生命的庸常,你给生活必要的热情和温度,生活就会报答你亮丽的色彩,还有扑鼻的馨香。
文/丁明烨 图/王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