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集
桃源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34千米,350省道和新冲小河过于村前。聚落呈南北长块状,按方位分别称为南街、大中街、北街等七道街,总面积5.13平方千米,2432户,6000余人。
元明之际,桃源集村西南一千米有王官营,即今旧集,为当时商贾聚集之地,时官富云集,其东北一千米原为官富之北桃林,每年初春,桃花盛开,香飘十里,故称桃园。至明初山西洪洞迁民,有多姓住此,因有桃园,故称桃园村。时有文人,为取吉利,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源,遂改“桃园”为“桃源”,桃园村随雅化为桃源村。明嘉靖间,王官营集市北移桃源村,商贸辐辏,遂名桃源集。尤及清代,累设官府,四乡云集于此,遂成一方重镇。
桃源集村明属板城都,清属夏侯里。清初,桃源飞虎厅设后西街西部路南,属中央直隶厅,“桃源厅以飞虎街辖三省七邑,讼狱多归之”(相当边界军分区),包括直隶大名府长垣、东明,河南开封府祥符、仪封、考城,山东曹州府菏泽、曹县等。1914年,裁撤桃源镇;1928年为曹县第十区区公所驻地;1943年8月,改属齐滨县第三区;新中国建立后,桃源集村先后为曹县第七区区公所、桃源集公社、桃源集乡政府、桃源集镇政府驻地。
桃源集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源花供”声名远播。
桃源集村有正月初七制作花供祭祀火神的传统,据说源自明代初期。桃源集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在初七这一天为火神上供祈祷平安。但是当时穷苦人家实在是拿不出鸡鸭鱼等供品祭祀火神,就用面粉捏成鸡鸭鱼的模样,蒸熟后祭祀火神,这就是桃源花供雏形。
桃源集村做花供在明清时期就已盛行。正月初七桃源集“花供会”主要包括“进香”“进贡”等活动内容。进贡仪式首先开路炮手在前点炮开道,锣鼓队、秧歌队随后为进贡队伍引路,有的街道准备了花车和高跷。花供到了彩棚之下,依次摆放在火神像前。第一是萝卜雕成的牌坊,上饰以红绿相间的五脊六兽,涂漆精彩,独具匠心;第二是高耸的宝塔和长虹似的大桥,铁塔巍然,点缀于山林水涧,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就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飞禽猛兽等。
正月初七桃源集花供庙会,年年都会吸引周边十几万群众前来赶会祈福,因为看花供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必须走着看,不能停下,因而至今仍流传着 “桃源集花供——走着瞧”的歇后语。
在鲁西南、豫东影响深远的桃源花供,今天成了菏泽乃至山东响当当的民俗品牌。如今,600多年的民俗传承让桃源花供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欢。 酆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