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小萌
深秋到河北易县摘柿子,是我们这群北京摄影人的“老节目”了。五年里去了三次。
摘回来后,我会把这些又硬又涩的柿子搁纸箱里,错层码好,放阳台上。三天两头,摸摸这个,捏捏那个;然后,“柿子捡软的捏”,熟一个吃一个。这个过程很长,也很有意思,通常能吃到春节。
易县哥们儿小孙的柿林,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这小子特热情。他说:“柿子多的是!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够采摘的人工费。你们敞开摘;剩下的,喂鸟得了。”是啊,村里村外,漫山遍野,柿树成片,已成乡村一景。
于是,我们和鸟“抢食”来了。
也是好心:鸟们整个冬天没别的食物,光吃这个;而柿子中含有10.8%的糖类,吃多了容易使血糖升高。它们不得糖尿病吗?
哈!“人事”还没管好,就管“鸟事”来了。
这次,我们是11月初去的。摘柿子要等“霜降”,否则柿子摘回家也存不住。“霜降”一过,柿叶也跟着“降”了,光秃秃的枝条上只剩下柿子,远远望去,像挂满红彤彤的小灯笼,煞是好看。如果再来点雪,白里透红,好“摄”者们就“欣喜若狂”了。
柿树易活。嫁接后3至4年开始结果,15年后达盛果期,经济寿命长达百年,有“一年种植,百年收益”之说,是开发山区治穷致富的重要树种,也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优良树种。
我国是世界上产柿最多的国家。长江和黄河流域,就是柿子原产地,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说柿子有300多个品种。从色泽上可分为红柿、黄柿、青柿、朱柿、白柿、乌柿等;从果形上可分为圆柿、长柿、方柿、葫芦柿、牛心柿等。根据其在树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脱涩,又分为 “涩柿”和“甜柿”两类。涩柿,必须在采摘后经人工脱涩方可食用。嘿嘿,偏偏咱们这疙瘩的柿子,都属于后类。
我对柿子的感情很复杂。
倍儿甜的柿子,能让我等甜食爱好者得到极大满足。也知道它是好东西:维C含量高。一天吃一个,摄取的维C基本上能满足每天需要量的一半。还有润肠通便、润肺生津等诸多好处。我爸生前最爱吃冻柿子,吸一口带着冰碴儿的甜瓤儿,冻得直吐舌头。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他的憨萌模样。
在树上自然成熟的柿子,少之又少,当属“极品”。那种原生态的纯正香甜口感,我眼里,秒杀一切水果。
当然不敢多吃,更不能空腹吃。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
柿子皮也最好不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
下午两点钟,一群在易县小饭馆“菜足饭饱”的北京人,爬上了小孙家村头的高坡。
如果你以为来的是一只馋猫队伍,只热衷于摘柿子,那你就错了。请看看他们手里的家伙,除了兜兜筐筐,还有“长枪短炮”。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拍柿子、拍摘柿子;如果运气好,也许能邂逅枝头上果腹的鸟儿。还有自拍、互拍、各种抓拍、各种摆拍,这可是摄影人的乐趣之一。
最搞笑的,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原组联部主任包同学。他特地到小卖部买了条毛巾,手提竹筐头裹毛巾,在柿树旁做了一回“表情帝”。快门声此起彼伏!这条毛巾可派上了大用场,大家抢来抢去,争先恐后冒充村姑、村爷。
“地头蛇”小孙,也不甘落后,只见这厮蹿到树上,大摆POSE。虽说他土生土长,身手敏捷,仍然吓得俺一边拍一边喊 “小心点!小心点!”随后,小孙迫不及待地把照片发到朋友圈,特别注明:“司马小萌老师拍的”。
从北京到易县地头一个来回,溜溜二百多公里。算算油钱、餐费、过桥费,哎哟喂,够买好多筐柿子了。
咱摄影人不算计这个。
那晚,我们的微信摄影群很是热闹,大家纷纷上传照片。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本人制作的“九宫格”:每幅图收纳九张照片,汇总各位摘柿子的滑稽表情。
不是俺喜欢嘚瑟,实在是大家的神态相当嘚瑟!
“乐极生悲”的是,回京后,十人中有三位女士感冒了,有两位甚至夸张到上医院取药。我不由得调侃:这帮城里的娇包,真把自己当林黛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