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古代诗人的“乌江诗”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三位古代诗人的“乌江诗”

2019-09-03 09:55:50 来源:

   张德学

  在中国历史上,项羽是一位十分著名的悲剧英雄,关于他与刘邦争霸失败、溃退乌江自刎的壮烈故事,一直在后世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咏叹的文学题材。

  《史记》的“项羽本纪”中,具体记述了项羽兵败后溃退乌江的情景。当时,早有乌江亭长隐藏于芦苇之中,自驾小船迎候他过江。这位亭长进言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而项羽回应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生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言毕,遂拔剑自刎。如此看来,项羽虽然兵败,但并非身陷一定死亡的绝地,还是有机会渡江逃走、以后东山再起的。于是,围绕项羽想不想渡江、能不能渡江、该不该渡江,许多文人墨客在歌咏时也就有了不同的视觉,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晚唐诗人杜牧有一首《题乌江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杜牧在诗中,首先以胜败乃兵家常事、“事不期”不可预料的道理讲起,强调大丈夫要包羞忍耻,能屈能伸,加上江东子弟的协助,卷士重来东山再起还是有希望的。杜牧这里所要阐明的,是兵家胜败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同时,也批判了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糊涂悲观思想。

  到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也写有一首《叠题乌江亭》,诗云:“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的诗中,开篇就明确指出项羽面临“壮士哀”、“势难回”的严酷现实,也就是说,长时间的纷乱征伐使将士们已经身心疲惫、士气低落,特别是垓下一败,项羽的军队几乎被打光,所以他的失败已成定局,仅仅依靠人力是无可挽回的,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又有哪个愿意再为项羽出力卖命、卷土重来呢?在王安石看来,世间一切事物的成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这样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了“天时地利”客观方面的“势”,任何英雄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主观上再努力,最终仍免不了陷入失败的结局。

  “乌江诗”流传最广、最脍炙人口的,是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前两句与后两句是倒装句。其中所要阐明的,是至今人们思想起来,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人格方面的真正原因,这即是一个人无论生死,都必须有气节、有担当,都必须具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从而她要表达的深意是,一个人活着,要做于国于民有贡献、有建树的豪杰,即使死了,也要像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那样,做人们心中怀念的英雄。李清照这里借项羽之死所要强调的,是做人的原则,是比成功与失败更为重要的人格、气节问题。

  综观三位古代诗人以项羽之死为题的“乌江诗”,无不含蕴着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只是出于他们的人生阅历不同、思想秉性不同,以致看问题的视觉不同罢了。杜牧出身名门,青年才俊,个性张扬,喜好军事,所以在诗中他是以兵家的角度,大力宣扬面对困难挫折永不言败的大无畏精神。王安石是政治家,他一生曾两次拜相,大力推行改革,但终因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而失败。所以他是以政治家的角度,结合自己改革失败的教训,强调凡事必须顺势而为方能成功的道理。李清照被人誉为性情刚正的“女中丈夫”,她所处的时代,正值靖康之耻发生,二帝蒙难,国破家亡。在此情势下,她是以文人的角度,借诗阐发宁为玉碎为国捐躯、不为瓦全苟且偷生的英雄主义理想,批判南宋朝廷面对金朝侵略一味退让的丧权辱国行为。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曾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仔细品味三位古代诗人的“乌江诗”,我们总会在观物处事、分析问题等方面得到哲理方面的某种宝贵启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