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秋:翰墨丹青绘出扶贫新路子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徐凤秋:翰墨丹青绘出扶贫新路子

2019-07-23 10:57:10 来源:

  位于巨野县董官屯镇的鲁西书画院,是一项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工程项目。市人大代表、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通过三十余年的默默付出,把农民书画从“一枝独秀”带到了“繁花似锦”,并绽放出它前所未有的浓郁芳香……

  生于1971年的徐凤秋自幼酷爱绘画。“17岁时开始从事绘画行业,那时干的是相对艰苦的瓷砖壁画,工作是属于半体力劳动,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徐凤秋说。

  后来巨野县成立了美术公司,她每日坚持骑自行车40多里路去学艺,也是这段岁月为她夯实了绘画基础。

  2000年,看到一些孩子辍学在家,徐凤秋决定教他们绘画技术,以此增加些经济收入。不曾想正逢文化产业低谷,为了使学生们的作品能卖出好价钱,她便和丈夫揣着50元钱,带着几十幅作品跑起了市场。

  “当时心想一定要把画卖出去,才能和学生们有个交代。”徐凤秋回忆道。她和丈夫在一个个城市的画廊挨个推销,生意非常不容易谈拢,很多客户要求批量订购的条件是需要统一的构图、统一的色调,这使徐凤秋犯了难。也正是这件事,使她下定决心要成立一个画院,统一绘画标准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

  2003年7月 ,在巨野县董官屯镇政府的帮助下,徐凤秋和丈夫创办了鲁西书画院。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也给爱好绘画的人提供一个平台,并且免费培训,多年的打拼终于打开了市场,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十多年来,鲁西书画院的绘画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徐凤秋始终没忘记自己肩上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倾己所能,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带动更多的农民“画”出脱贫新路子。她说,扶贫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制、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在招募学员时徐凤秋以贫困户、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为重点吸纳对象,使其通过培训完成就业,成为职业画工,月工资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远高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平均水平。为了解决贫困学员的后顾之忧,徐凤秋免去了他们的培训费用,为其提供绘画所需材料及工具,以及食宿等一系列问题。得知鲁西书画院免费为贫困户和残疾人培训书画,意外高位截瘫青年潘兴禹来到画院学习,看到自己的作品找到了销路,使他对生活重燃希望,变得积极乐观。绘画给潘兴禹带来的不光是经济上的富足,更是挽救了一位青年、一个家庭的希望。无独有偶,独山镇聋哑人贾万朝经过学习,已经有能力独立作画,有了固定经济收入。

  为了能扩大销路,徐凤秋还通过互联网开办了书画销售网店,通过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微信等各种网络平台联系客户。只需要动动手指,作品便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2018年,通过网店销售工笔牡丹画收入就达1000余万元。目前,不少订单都需要加班加点来完成,产品覆盖全国主要大城市,以推动销售带动扶贫。

  现如今,鲁西书画院已经成为巨野县的一个文化精准扶贫点,众多 “零基础”贫困群众华丽转身成为职业画工,吃上了“文化饭”,为脱贫攻坚打造了特色致富、差异竞争和错位发展的新路径。鲁西书画院先后免费培养3500多名书画人才,其中残疾人100余名,带动就业450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1.4亿元,其中常年在画院画画的农民中,已有8位成为了山东省美协会员。 记者 王振宇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