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治村解“四难”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能人”治村解“四难”

2019-05-05 09:39:03 来源:

    4月22日,坐在新建成的村综治中心,70岁的成武县南鲁集镇张阁村老党员张启德笑着说,从六年前全镇“最差村”,到如今的“打头村”,村民们将功劳归功于“能人”张宗合。

  今年46的张宗合,是张阁村第一个资产过百万的人。25岁就出门在外从事挖掘机作业,后来跑运输、搞建筑,在乡亲的眼里,他是一个“能人”。2013年,在镇领导的动员下,担任张阁村党支部书记。

  打了深水井解决吃水难

  张阁村不大,全村366户,1172人,村里由于经济基础差,一眼井水曾是全村人唯一的水源。

  “以前水井打得浅,水位下降后,渐渐地就打不出水了。”提起吃水,66岁的村民张启存很难忘记缺水的困窘。

  时隔二十多年再回到张阁村,张宗合很想甩开膀子干一番。村民们吃水困难,张宗合便从打井入手。测水位、选井址、找资金,历时两个月,张宗合带领干部群众一起为全村打了两眼深水井,铺设近万米的水网管道,彻底解决了全村人饮水问题。现在,望着家中自来水管里哗哗流出的甘甜井水,张启存竖起了大拇指。

  装上变压器告别用电难

  “快来试试我们家新装的空调,可凉快了。”记者走进村民王艳红家,她喜滋滋地将新购置的空调打开,“以前全村就一台80千瓦变压器,有时候风扇都转不起来。现在供电足了,地里的农活也能及时完成,收成也是越来越好。”

  “全村现在安装了四台变压器,共计800千瓦,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跳闸停电的问题。并且村里26眼机井实现了井井通,村民现在浇地刷电卡,一刷就有水,省时又省力。”张宗合告诉记者,村里的4台变压器、60盏光伏路灯以及3383米下水道的建设等都是自掏腰包,没让村民花一分钱。

  在张宗合看来,自己掏腰包、跑跑腿能为村里办些事,值。“一趟不行,咱就多跑几趟!”

  修了水泥路破解出行难

  “前些年,村道一直没硬化,一遇雨天,村里面的路就变成真正的 ‘水泥路’。”村民郭秀梅回忆起三年前村里的道路时,禁不住打趣道,“小偷都不来俺村偷东西,偷了运不出去,因为路太难走了。”对“路”的渴望,一度成为了张阁村村民的夙愿。

  “张阁村的落后,交通是首因,咱既然当了村支书,就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张宗合说。2016年,张宗合筹措资金160万元,把村内4公里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面,形成了三纵五横的路网,过去车辆根本无法进出,如今可以任意穿行。困扰村民几代人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引来好产业打破就业难

  “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收入2000元,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正在村里刺绣厂上班的张翠翠自豪地说,张阁村没有闲人,家家户户都有事干,有钱赚。“张阁村位于328省道旁,有区位优势,也有引入工业企业的潜力。”张宗合说,去年,张阁村引来了毛绒玩具加工厂、刺绣厂、木板厂,这三家企业为村里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还为全村增加集体收入9万余元,打破了村民就业没门路,收入提不上去的困境。

  张宗合认为,张阁村的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村干部。除了引导村民积极进步外,还要带领群众寻找合适的致富门路。

  “现在全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沾化冬枣,共计200余亩,一亩地大约收入1万元左右。”张宗合说,利用村内外空闲土地,每户都种上枣树,发展乡村旅游。这是张阁村目前的发展方向。

  记者 李若生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