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过“寒食”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那年过“寒食”

2019-04-02 10:50:59 来源:

   王晓慧

  早晨拨通娘的电话,问娘在哪里?娘在电话那头说,回老宅子了,快到“寒食”了,把奶奶请回家了。我知道所谓的请奶奶回家,就是把奶奶的照片抱回老宅子里,供奉在堂屋里。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又到清明节了。我的思绪不禁跟着娘的脚步,回到了老宅里,回到了儿时……

  那时候的清明节前一天下午,我跟着哥哥们折一些柳条,插在门两旁,就连睡的床铺的草席子下面也放上柳条,门口撒上一行草灰,奶奶说是“避邪”。清明节这天阎王爷关闭鬼门,收回飘荡在人间的孤魂野鬼,因为从清明节植树踏春,农民开始春耕种庄稼,怕傍晚收工的时候,这些野鬼惊吓了晚归的农民,可也有些孤魂野鬼留恋人间烟火,所以门口插柳辟邪阻挡他们进门。清明节早晨,奶奶会煮上一小锅鸡蛋,熬上一锅小米粥。奶奶与娘还会为父亲准备一个鹅蛋两个鸭蛋七个鸡蛋,在我们老家农村的风俗,成年男人在寒食这天早晨都要这样吃。父亲在每个鸡蛋上吃上一口就算都吃了,剩下的奶奶与娘吃,完整鸡蛋都是我姐弟三人的。奶奶与娘为我们分好鸡蛋,挑出来几个壳看起来厚实的,把红纸浸湿包在鸡蛋上,用手捧着来回搓,不一会儿揭开红纸,鸡蛋就染成红色的了。我们姐弟三个背着书包,兜里装着鸡蛋就去上学了,路上扯着柳条,编个柳帽戴在头上,小孩子还会编顺口溜“寒食不戴柳,死了变小狗”,戴着柳帽,吹着柳哨,遛碰着鸡蛋……

  中午放学回到家,就会看到三个姑姑都在家,大娘领着娘、婶子、三个姑姑,抬着一包袱剪好的纸钱去上坟,那里有老爷爷、老奶奶、爷爷。跟着大人们来到坟上,看着大人在坟前画个大圆圈,摆上酒供,插上蜡烛,把纸钱倒入圆圈里,我们都虔诚地跪在坟前,大娘把酒到在酒杯里,祈祷后把酒洒到地上,请先人们享用。然后点燃纸钱,我们深深地跪在地上叩首,那时候小小的我就有了很深的家族观念的烙印,这里埋葬着我的祖先,无论什么时候这个村庄就是我的家,我的根……慢慢懂得了“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后来慢慢长大了,知道寒食清明柳是纪念春秋时候的介子推,“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也是为了纪念神农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总而言之这个日子既有祭奠生离死别的哀痛,又有踏青游玩的笑声,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

  长大了,很少再看到头戴柳帽吹柳哨的小孩了,寒食吃鸡蛋的习俗还存在,也很少看到染红鸡蛋遛鸡蛋的小孩了,长大了,奶奶离开了,大娘离开了,三个姑姑离开两位了,节日还是那个节日,而人却不同了,老林上的坟头增加了,心里的哀伤更深了……“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长大了,离开了家,离开祖根,在他乡落地生根发芽……随着岁月的变迁,儿时生活的村庄已然成为一片高楼瓦房,棚户区的改造,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一个个村庄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因为工业园区的扩展,奶奶的坟也迁到一处指定的公墓里,奶奶、爷爷、大爷、大娘他们也不会孤单了,亲戚乡邻可以聚在一起说说话了。

  无尽的乡愁,无尽的怀念,多少次,你们出现在我的梦里,真的好想你们啊。这个“寒食”,我会陪着父亲与娘回家看看你们……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