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华:今生挚爱两夹弦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李京华:今生挚爱两夹弦

2019-01-14 10:49:00 来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两夹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曾广泛流行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在菏泽、济宁、徐州、亳州、淮北、阜阳、宿州都很流行。因其主要伴奏乐器“四弦”的琴弓系两股马尾夹在四根琴弦间拉奏,该剧种亦以此而得名。山东称为“两夹弦”,河南和安徽多叫“二夹弦”,也有的地方称为“大五音”或“半碗蜜”。它的唱腔清新、活泼、优美、朴实,十分动听,常演出一些生活气息浓郁的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菏泽,有位两夹弦名家,她先跟两夹弦老艺人张秀香学开蒙戏,后随张秀香的女儿黄云芝进专业剧团学艺,成年以后在鲁、豫、皖、冀等地区流动演出,由她主演的两夹弦《三拉房》《三看御妹》等戏风靡一时,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夹弦代表性传承人李京华。

  一心学戏得真传

  李京华主工闺门旦、花旦。早期加入原菏泽县新艺剧社,后调入原菏泽专区两夹弦剧团,曾任原定陶县两夹弦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她扮相秀丽俊美,唱腔优美动听,吐字清晰柔和,曾在几十个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塑造了许多风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由她主演的两夹弦《拴娃娃》《相女婿》等戏曾晋京演出,受到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代表剧目有《三看御妹》《三拉房》《武家坡》《大登殿》《三进士》《站花墙》等。

  1月10日9时许,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李京华家中,通过她的讲述,了解她的艺术之路以及菏泽两夹弦的发展历史。

  1939年,李京华出生在原菏泽县佃户屯乡温堂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没钱供她读书,李京华就偷偷地跑去学校上学,后来被父亲知道后抓回家中。

  “父亲说女孩子上学没用,就不让我继续上学了。当时,张秀香老师就住在离我家大概一百米的地方,有很多人都在跟她学戏,父亲也把我送到她那里开始学两夹弦。”李京华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那时候家里有很多活,为了不耽误学戏,我就白天下地割草,在家做饭时也背戏词和练唱,干完活就去张秀香老师家里学戏。”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京华跟张秀香学会了 《小二堂》《武家坡》《三拉房》等戏。李京华第一次上台演戏,是在村里的土台子上,演的是 《小二堂》,戏中共三个角色,李京华饰演红娘。

  进入剧团成主演

  1955年,张秀香的女儿黄云芝回乡看望母亲,看李京华功底不错,就把她带到原菏泽县新艺剧社。

  进团的第二天,黄云芝让李京华上台“打炮”,饰演《三拉房》中的郭素贞。演出结束后,观众席掌声雷动,剧团里的老师们对李京华也很满意,更得到了黄云芝的认可。

  黄云芝让李京华专心观摩她演的戏,在练熟后上场,尽可能地让李京华顶替她的角色。由于两夹弦成戏初期重唱轻武,黄云芝的做功、武功戏均不多。李京华自觉地弥补缺项,在练唱的同时,她更加勤奋地练习水袖功、扇子功等。由于剧团的演出非常频繁,每天都能演两三场戏,为李京华提供了众多舞台实践的机会。李京华慢慢顶起黄云芝的大部分角色,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

  推陈出新获认可

  李京华继承两夹弦剧种的传统艺术风格,注重唱功,深入挖掘地方方言的通俗运用,使两夹弦的唱词显得生动活泼、朴实亲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她行腔悠扬,自然流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悲不伤美,怒不伤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同时,李京华注重在演唱上吸收其它剧种的优秀唱腔和表演程式,改革创新了 “捻子”、“攒子”、“坎头橛”等两夹弦曲牌,这些唱腔给人以古而不旧,娇媚而不花俏,高亢而不粗俗的感觉,对两夹弦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954年,在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李京华演出两夹弦传统剧目《站花墙》获得表演三等奖。

  上世纪80年代,李京华饰演《鸿雁捎书》中的王三姐,为了刻画戏中人物,李京华在板式变化和配乐上做了大胆改进。在王三姐写血书一折中,她将弦乐齐奏的音乐背景改为只用琵琶伴奏,让观众在清净的伴奏中,倾听王三姐18年的苦楚。李京华在两夹弦唱腔及音乐上的创新,得到剧团领导、同行以及广大观众的好评,有些创新内容被外省两夹弦剧团的演员争相模仿。

  奉献余热育新人

  2009年6月,李京华被国家文化部审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夹弦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对我来说,国家级传承人这个称谓不是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两夹弦这个剧种,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剧种,不过它发展很快,很受观众的欢迎。现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有两夹弦的专业剧团,尤其在菏泽,几乎每个县区都有两夹弦的业余剧团。两夹弦这个剧种就像一棵大树,它扎根在菏泽各个县区乃至各个乡镇。”李京华说。

  李京华在退休之后并没有选择安逸的养老生活,她到菏泽艺校担任教师,为两夹弦培养后备力量。后来,李京华又到菏泽市老年戏曲协会担任教师,为十几名两夹弦爱好者义务教授两夹弦唱腔。

  李京华说:“在温堂有个两夹弦业余剧团,有20多个演员,他们的水平都很高。剧团里演员的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我都负责,什么不会我教什么,一管到底。我累点没啥,只要有人喜欢两夹弦,我就高兴,只要有人愿意学两夹弦,我就教。”

  “我收了四个徒弟,分别是侯彦丽、杨晓玲、刘明华、王培培,她们都在各自的剧团中担任主演,侯彦丽是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为两夹弦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王培培在安徽亳州的剧团,也为两夹弦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李京华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