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五年来我市乡村教育工作发展综述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五年来我市乡村教育工作发展综述

2018-12-06 10:06:16 来源:

  11月27日,参加郓城县黄岗小学地塔菜拍卖会的市教科院院长秦清春兴致勃勃地拍了一捆青菜,感叹道:“观摩了黄冈小学的田园课程,我看到的是菏泽乡村教育人的初心,看到的是我市乡村教育的蓬勃希望!”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菏泽视察,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教育系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做到“哪怕只上一个项目,也要加快学校建设;哪怕只进一名财政供养人员,也要留给教师;哪怕只有一元钱投入,也要花在孩子们身上”。加大力度和措施,全力做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乡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做好教育工作这一“兜底”工程,全市教育系统从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入手,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

  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李丽在专用音乐教室上芭蕾舞课。“农村的孩子能接受专业芭蕾训练,在田埂上跳芭蕾,那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这得益于‘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日前,陪同采访的郓城县教育局负责人说。

  李丽是2016年暑假搬到新迁建的学校,该学校拥有30个专用教室,学校图书馆有近3万册图书。

  单县黄岗镇中学的段圣展同学说:“我们学校现在高大上,教室宽敞明亮。每个楼层两台热水器,24小时能喝上热水。宿舍是公寓化管理,一人一铺一橱,还可以淋浴。”

  2015年前,该学校是一座两层土木结构的教学楼,2015年,学校抢抓‘全面改薄’大好机遇,新建一座8887平方米的5层连体教学楼,学生公寓楼5557平方米,改扩建餐厅1600多平方米。

  单县黄岗镇中学副校长许继存说:“我校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住宿结束了30多人大通铺的历史。2016年11月代表单县农村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均衡发展验收。”

  日前,行走在牡丹区吴店镇吴店中学地理园、生物园、人文历史园、乡情苑时,仿佛置身于园林之中。“如果不是实地过来看一看,印象中的乡村学校形象是自己上学时的模样,真的变化太大了,一点不比城里学校条件差。”记者感叹道。“学校占地面积11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0%,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教室都安装了中央空调。”学校校长张奇自豪地介绍。

  “‘全面改薄’前,没有操场,没有学生餐厅,没有硬化的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忆起原先的校舍,东明县刘楼镇中学校长娄卫民感慨万千。

  校园变美了,教学也更加现代化。如今,每个教室都安上了班班通,黑板变成了电子屏幕,坐在教室里就能通过网络见识大千世界。采访中,娄卫民高兴地告诉记者,自打学校重建后投入使用,不仅止住了生源流失,不少村民甚至还将转学的孩子又转了回来,学生由2012年的310名发展到现在近2000名学生。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农村中学上游,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

  “不光跟过去比有天壤之别,就是跟城里的学校比,俺这条件也不差啊!”走在校园里,娄卫民高兴地告诉记者,镇里还在小学边建起了公办幼儿园,2015年开园招生,如今已有200多名幼儿,附近村民的孩子都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

  像武安镇中心小学、黄岗镇中学、吴店中学、刘楼镇中学这样的学校,在“全面改薄”前后,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全面改薄”后的学校,不仅教学条件大大改善,生活设施也得到改善: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了大通铺现象;配备了必要的洗浴设施;食堂洁净卫生,满足了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有足够厕位。

  “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建国以来单体投入最大的教育工程。

  按照国家“全面改薄”工作实施范围标准,菏泽市所有县区全部纳入。2014年开始至2018年,“全面改薄”工作总任务是:建设校舍555.25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843.8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购置19.41亿元,资金总需求总计为104.86亿元。截至10月底,“全面改薄”共完成投资102.92亿元,完成校舍建设面积533.19万平方米;完成运动场地建设面积837.9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支出资金19.44亿元。通过几年大规模建设,全市农村中小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农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这一目标。

  我市在实施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600余处幼儿园的基础上,又实施了第二期(2015-2017年)、第三期(2018-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按照“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原则,形成一个乡镇(街道)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下设若干个幼儿园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2014年以来,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43处,绝大多数位于农村地区。随着农村标准幼儿园越来越多,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老师补充到位 开足开齐课程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键是缩小教师队伍水平差距。

  穆李明德小学教师周庆华在学校教书10多年,见证了学校的变迁。她说:“每年都有新鲜血液补充到教师队伍,学校专职教师14人,其中本科学历12人。”

  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小学校长窦永欣说:“2016年学校进了7名教师,2017年、2018年都补充招录了教师。新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工作积极性高,对学生认真负责,把新的教学理念带进了课堂。各科教师的补充到位,不仅开足开齐了国家课程,而且花式足球、戏曲等校本课程也进了校园,孩子兴趣加大,成绩逐步提高。”

  2014年以来,我市共招聘教师1.84万人,其中2016年开始,每年招聘教师都在4500人以上,70%以上的新招聘教师都充实到了农村学校,极大地缓解了农村教师紧张的现状。

  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短缺学科补充计划,单列音、体、美等学科招聘计划,近三年补充农村短缺学科教师4000余人。

  通过落实乡村教师待遇,积极推进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投资7亿元,建设周转宿舍57万平方米,初步解决了乡村教师生活方面的困难。

  实施了“城镇教师农村支教工程”和“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帮扶活动,加大教坛精英 “人才下基层”送教帮扶力度,采取支教送教、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全员培训,落实了学校公用经费财政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重点培训薄弱学校教师;组织开展了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及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学历补偿教育,农村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学历层次逐年提高。通过开展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及各类教研活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

  今年启动了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落实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开展了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评选工作,2016年全市共设置了136个乡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完成了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聘用工作,落实了津贴待遇。为吸引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学校工作,在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等方面向贫困村学校倾斜。

  教育扶贫花开别样红

  实施了教育扶贫“3311”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十八大以来(2013年-2017年),共为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5.8亿元,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实现了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失学”。2018年春季开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全市共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8767人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084万元,免除学费6557万元。各学校均成立了 “留守儿童之家”,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市区和县城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结对率达到100%。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每所城镇学校对口帮扶一所或几所农村学校,城镇学校派出管理人员或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双方一体化管理、捆绑式考核,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快速提高;组建千名教坛精英团队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组织市县教研人员到农村学校上公开课,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农村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快速成长。

  将教育扶贫和“双联双创”“第一书记”工作紧密结合。对东明县刘楼镇刘官营行政村,小井镇景庄村、牛集村等重点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投资约700万元,为刘官营行政村新建了一所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融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规范化学校。先后选派12名干部到东明县陆圈镇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协调资金、土地为东明县陆圈镇李千户寨小学、陈楼小学修建了操场;从菏泽一中、市一实小、市二实小选派6名中层干部到东明县陆圈镇的学校挂职二年第一校长,帮助帮扶乡镇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我市乡村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扎实推进,2017年我市各县区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验收,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今年以来,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听取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专题汇报,制定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市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我市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记者 张红艳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