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粮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交公粮

2018-07-09 15:52:01 来源:

管廷军

   麦收完成之后,颗粒归仓。

   但往往是在粮食入囤之前,生产队就会给每家发一张交公粮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户主的名字和应该上交的公粮数量,并限期交完。

   我那时候年龄小,虽然交公粮只跟着大人去过两三次,但是对交公粮的记忆确是刻骨铭心,一辈子也忘不掉。

   那时候刚刚分开单干,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麦子的产量不高,在完成交公粮的任务后,剩下的麦子刚刚够全家人全年的口粮。但是也有很多人家麦子产量更低,全年吃不上白面馍,需要用玉米等粗粮来补充生活。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几年我家的小麦产量比较低,交完公粮之后就剩十几袋子粮食,大约不到2000斤,一家7、8口人,全吃白面,根本不够吃的。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算账,每年每人的口粮需要500斤以上麦子,才能保证全年都能吃上白面馍。那时候白面是主食,农村吃肉和鸡蛋算是改善生活,一个人500麦子是吃饱的基本保障,不像现在肉蛋奶之类食品非常丰富,白面肯定是吃不了那么多。

   冬天是农闲的季节,基本上不用出力干活,母亲就会做些玉米面团子、锅饼、窝头,用来弥补白面的不足,统称叫做黄面馍。那时候玉米面粒度比较粗,吃起来剌嗓子,即使就着菜吃也难以下咽。小时候的我手里拿着黄面馍馍,心里很是愤愤不平:如果不交公粮,家里肯定每顿都能吃上白面馍;交公粮、交公粮,国家为啥不让用玉米交公粮?有一年,母亲为了让家里能吃的好一些,还向邻居家借了两袋麦子,第二年丰收了再还上。

   即便是自家的口粮不足,朴实的农民们仍将收获的麦子晒干扬净,挑选质量最好的,用化肥袋子装的满满的,送到粮所完成国家的任务。

   我们村距公社粮所有六里路,那时候没有机动车,全是用地排车拉着粮食交到公社的粮所。从村里到公社驻地全是土路,大人们将粮食袋子装满地排车,一个人架着车子拉,一个人在车梆上拴条绳子从侧面拉,或者在后面使劲攚。地排车装一车子粮食,驾车子的人需要较高的技术,否则在路孬的时候,车轱辘轧不准车辙的话,会造成地排车来回摇摆,甚至把车轱辘崴坏。父亲在前面驾车,双手紧紧把住车把,袢绳深深陷进他的肩膀里,我在后面攚车子,双腿一步紧跟一步的蹬直,也不敢泄一下劲。

   麦收后的天气虽然还没到三伏天,但我感觉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汗水顺着脸颊、脖子直流,我不时的用手挥掉汗水,父亲搭肩的毛巾都能拧出汗水来。快到粮所的时候,有几百米的柏油路,算是轻松了很多,不过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排队等候虽然是煎熬,但总比攚地排车子轻快多了。蹲在一棵树底下可以歇歇脚,但树底下一点也不凉快,柏油路被蒸的烤人,连刮的风都是燥人的感觉。父亲给我五分钱,让我去买根冰棍吃,我说我不吃,其实是不舍得花这五分钱,心里面还是盼望着能吃上一块冰棍。这时有卖水的人提着一个铁桶,吆喝道:“凉井水,凉井水,加了糖精的井冰!又甜又凉!2分钱一马瓢,不甜不凉不要钱。”父亲就掏钱给我买了一瓢井水,我也没再推辞,端起来一饮而尽,连气都没喘一下。那可真是叫透心凉的爽啊,浮躁的感觉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了。

   排队的地排车走走停停,一点点地向过磅的方向挪动。在地排车旁边等待的人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除了聊家长里短,另外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抱怨队伍行进缓慢,不时夹杂着骂人的口头语;抱怨验级员对生人的严苛,对熟人的照顾;谈谁家的亲戚在粮所工作,“走后门”交上公粮,半上午就可以回家了;谈自己村里谁谁家的麦子都是麦余子,却能交的上,谁谁家的麦子很干净,验级员咬一下却没有咯嘣咯嘣响,就让拉回去重新晒干……随着大人来的小孩子们,年龄大点的多凑在一块儿,玩一种叫做“闷死牛”的游戏,小点的则躺在地排车下面的阴凉地儿,小睡一会儿,满脑门冒出密密的汗珠。我则是蹲在路边的树阴下发呆,心里抱怨着我家为什么没有亲戚在粮所上班,幻想着长大后自己如果能在粮所上班,也会能照顾自己的很多亲戚。后来初中毕业考了小中专,志愿也报了菏泽粮食学校,但最终上的其他学校,学了个中药专业。

   快到过磅的地方,大人们就不顾的聊天了,寸步不离守着自家的地排车,等着验级员来验收。前面的走一步,后面的紧跟一步,生怕好不容易挨到地方被 “走后门”的插了队。验级员拿着一个很长的中空锥子(探子),随机在粮食袋子插上几次,取出麦粒,用手来回翻动一下仔细查看品质,然后用牙再要咬一下看看晒干的程度,算是个验收的过程。这时候,父亲和我都非常紧张地观察着验级员的表情,我的心更是扑腾腾的提到嗓子眼儿。等听到验级员毫无表情的说一声说 “过了”,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了。我帮着父亲把一袋一袋粮食抬着摞在磅秤上过磅,然后又一袋一袋的扛着倒进粮仓里面。

   返程是轻松的,大人们虽然忙活一天,也都是满脸的笑容,不显得疲惫,毕竟完成了国家的任务,也算是了了一大心事。后来,就有了机动三轮车,交公粮也没有那么费劲了,再后来,农业税取消了,公粮也不用交了,现在农民种粮食不光不用交钱,国家还给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发放养老费,对农民来说,是历朝历代都是没有过的事情,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爱民政策充满了感恩之情。

   前几年刚取消农业税那会,我回老家,见到我家大娘,说起了取消了农业税和发放60岁老人补贴的事,大娘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没想到国家都不收公粮了,种地有补贴,还给农民发钱,这等于是又增加了一个儿子啊。大娘的话虽然有点糙,但是也说出了大多数农民的感叹。

   交公粮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了,也是即将消失的鲁西南记忆。现在,人们已经没有了公粮、提留、“三提五统”的概念,但它留给我们的,确是长久的回味和思考。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