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018-07-08 10:03:04 来源:

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我市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侧记

仲夏时节,走在定陶南王店镇侯庙村田间,治理一新的沟河、新打的机井和一座座新建的泵站不时跃入眼帘。从大水漫灌到节水滴管,从粗放用水到定量用水,田间地头星罗棋布的节水灌溉设施,让我市的万亩良田及时喝上了“田间自来水”。这一切,正得益正在实施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建——畅通“最后一公里”

   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极度缺水地区。2017年总用水量20.6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3.9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7.57%。长期以来,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欠账多、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价格水平偏低,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定陶区试点开展农田水利改革,解决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难题,改变了长期以来用水不收费、无保障和水利工程无人管、无钱修的窘境,为农村水利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水价改革可以让每一立方米水发挥最大效益。”市水利局水价改革办公室主任彭聃告诉记者,“现在,灌区机井安装了IC卡计量设备,农民刷卡即可浇地。同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田间节水管道,节水管道直通到每户的田间地头,让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据了解,2016年-2017年定陶区完成6.2万亩试点改革面积,2018年计划实施15.97万亩,目前正在推进中。

  用——“田间自来水”惠民利农

   65岁的定陶区南王店镇侯庙村村民侯现华站在自己的地头,拿着水卡往水泵上一贴,水就喷涌出来。“我三个孩子都出去打工了,要不是政府给建浇地的机器,我一个老头咋着也浇不了五亩地。”他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浇一次才花20多块钱,我家五亩地只需要100多块钱,我一个老头子一下午就能浇完了。以前得浇一天半,还得让孩子们都回来帮忙,现在省事太多了。”

   “为鼓励节水,我们实行阶梯水价,在用水定额范围按照成本价收取,超出定额每立方米加收1.05元,超出上限每立方米再加收0.1元。”定陶区水务局局长孔令谭告诉记者。

   定陶区还制定具体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调动农民参与改革、实施节水的积极性。现在,省时、省力、省水的节能灌溉设备,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推崇。

  管——高效节水持续运转

   “节能灌溉省时又省力,现在每天都有来办卡的。”定陶水利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朱振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随着水价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农业用水改变了过去旧的单体个户灌溉方式,提高了灌溉用水系数,达到了节水目的,使农田灌溉成本由原来的每亩综合成本100元以上降低到现在的每亩20元以内,安全省钱、省力省时,方便快捷。

   “我市于2016年启动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今年,将在全市1027.15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建立起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真正要老百姓得到实惠和便利。”彭聃说。  记者 张 品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