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福久:孝心演绎人间真情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余福久:孝心演绎人间真情

2018-05-18 09:32:30 来源: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孝文化一直在“陶丘大地”千古流传,孝的美德也被后人所传诵、讴歌,定陶区南王店镇包村干部余福久更是用几十年的实际行动践行孝道,成为群众口中广为流传的“孝子”佳话。

  平凡小事见真情

   余福久16岁时父亲去世了,从此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全部工资拿来补贴家用。

   “三弟可疼娘了。即使每天工作很累,回到家第一件事先找娘,看娘吃没吃,睡没睡。有次他摸到娘的脚有些凉,直接抱在怀里暖了起来,我这个当姐姐的都自愧不如。”余福久的二姐说。

   2005年的一天,余福久加班到半夜零点,回到家中发现母亲脸色略微苍白,赶忙把手贴到母亲额头上,果然是发烧。这可吓坏了余福久,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往卫生室跑。

   “儿啊,现在卫生室都关门了,咱回家吧,娘没事。”母亲不忍儿子半夜折腾,拒绝看病。

   “娘在我小时候能背我,我为什么不能在您老了走不动了背您呢。”余福久斩钉截铁地说道。

   输上液后,大夫对老人说:“还好您儿子把你及时送来,你本来年纪就大,发烧可不是闹着玩嘞。”

   余福久的母亲现年93岁高龄了,身体还算硬朗,街坊邻居都说:“这都是您儿女把您照顾得好呢。”

   余福久的“孝道”没有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更多的是生活中细微末节处的小事,却正是这些“藏”在细微末节处的孝心,赢得了乡邻的称赞。

  言传身教“好家风”

   孝道文化都是代代相传的。

   据街坊邻居回忆,余福久的父亲更是有名的大孝子,80年代家里生活拮据,每天都只能吃黑面馍,一年到头来能吃上一两回白面馍。余福久的父亲当年在医院上班,每逢周一食堂都会做白面馍,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舍得吃过,都是生怕凉了、揣在兜里一路小跑送给家中母亲,自己吃家里做的黑面馍。

   “父亲对我的影响很深,他的行动为我树立了人生标杆。”余福久自豪地说道。孝道的家风并没有在余福久这代截止,更是传到子孙辈里。女儿余肖也分外懂事,每次回到家中,大大小小的活都让她承包了,“俺父母都是平常人,我也是,我们都是做着平常人的事,尽着平常人的孝”。

  热心善良“好干部”

   党员干部守孝道,就会将爱洒向群众、扶贫济困。

   刘桥村村民李景生现年75岁了,拉着笔者的手说道:“我心脑血管不好,这一病可不少花钱,本来还可以的家庭变得十分困难,福久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前前后后跑腿为我办理了低保手续,这几年隔三差五来找我唠嗑,我是真欢喜。”李景生的子女本来无暇照顾父亲,在余福久影响下开始争着做赡养工作,“福久哥说得对,老人年纪大了,咱还能照顾几年呀,工作再忙,也要趁能尽孝的时候尽孝道。都知道他可是远近闻名的孝子,没想到对群众也是一片真心,我们都叫他‘孝心干部’。”

   孝是一座大山,蕴藏着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孝是一种灵魂,体现了群众思想道德的深度。近年来,定陶区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评比,营造了“孝满基层”的良好文化氛围,相信像余福久样的“孝心干部”将不断涌现。通讯员 刘 敏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