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区:创新模式精准脱贫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定陶区:创新模式精准脱贫

2018-04-11 09:35:32 来源:

定陶区:创新模式精准脱贫

4月8日,定陶区马集镇白菜王庄行政村65岁的村民王广民,正在自己蔬菜大棚里给豆角和芸豆掐尖。村党支部书记柴红星走进大棚问:“广民,给孙子拿药了吗?手里紧张不?”“前两天刚停了药,医生说不能长期用药。”

   王广民的儿子患有精神病,14岁的孙子脊背上长了一个细胞瘤,几年来,为给孙子治病,家里花去20多万元,欠了一屁股债,整天愁眉不展。

   王广民有种植蔬菜的技术,柴红星协调区里的扶贫资金,帮他建起了两个温室蔬菜大棚。

   “刨去给孩子治病的钱,现在手里还有两万。”王广民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要不是党的好政策,俺想建这样的大棚也建不起来!”

   定陶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摸索出农业产业化模式、扶贫大棚模式、资金收益模式等,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摘掉贫穷帽子,走上富裕路。

  打造农业产业化扶贫平台

   立足现有优势,壮大扶贫产业,定陶区委区政府把贫困群众吸纳到产业平台,依托产业让群众长期得实惠。

   4月8日,在杜堂镇12000亩市扶贫开发综合示范基地,56岁的裴文记正忙着采摘黄瓜,一根根黄瓜带着黄花和小刺,青翠欲滴。

   谈起脱贫致富,裴文记说:“我懂蔬菜种植技术,但是没资金,没法建大棚。镇党委政府帮助我协调资金,建了两个棚,一茬黄瓜,一茬苦瓜,两个棚一年收入20万元,彻底脱了贫。”

   截至目前,全区规模化育苗1.2亿株,蔬菜种植面积达40.55万亩,山药6万亩、西瓜5万亩、特色林果1.5万亩、玫瑰1.1万亩、绿化苗木2.6万亩、食用菌700万平方米;新认定“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基地”18处,发展50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园区13个,形成了玫瑰、山药、林果、蔬菜、早春西瓜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

  建起大棚助脱贫

   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700万元,集中投向扶贫大棚基地建设,定陶区委区政府在12个镇街集中建设扶贫大棚基地12处,其中5600万元直接用于建设扶贫大棚。

   按照每个扶贫大棚区财政补贴5万元,经营主体对每个大棚的自行投入不少于5万元的原则,定陶区选择确定了茗嘉兴、金硕等16个专业合作社作为扶贫大棚经营主体,实行 “合作社+基地+贫困村、贫困户”的管理模式,让2.1万户5.8万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4月7日,记者在天中街道办事处南城社区见到低保户马利时,他正在茗嘉兴合作社食用菌大棚里采摘鸡枞菌。

   马利养鸭三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本金。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化彬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扶马利,将三个养鸭棚改造成食用菌棚栽培灵芝,四个月的时间净收入就达到7万多元。

   茗嘉兴合作社现帮扶11个村社、131户贫困户,带动周边村贫困户200余人就业。

  资产收益分红兜底

   按照“折股量化、固定分红保底收益”方式,定陶区将筹集的5600万元资金入股16个专业合作社,每年按10%的比例固定收取分红560万元,收益期15年;收益分红资金拨付到各受益村,优先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政策保障基础上的再兜底补助,剩余收益资金用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及其他公益事业等。

   4月8日,在黄店镇玫瑰育苗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株株玫瑰苗被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地块,每块地旁边插着一个标牌,写着“粉红女郎”、“戴安娜”、“流星雨”……

   黄店镇扶贫办主任王念军告诉记者:“这个玫瑰育苗基地每年拿出50多万元的扶贫项目收益分红资金,分发给黄店镇12个行政村的436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受益分红1200元。”

   区扶贫办主任吴斌对记者说,全区每年参与扶贫大棚分红的贫困户达到3000户,受益资金300万元,实现了政策保障后的再兜底。  记者 刘卫国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