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热温暖更多人 ——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让诗歌热温暖更多人

2017-12-20 09:45:08 来源:

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在网络上刷屏的除了点点“烛光”,还有他的诗……日前,有媒体回眸2017年,发现诗人多了、诗刊多了、诗歌节多了,诗歌类新媒体也四处圈粉——诗歌热似乎又回来了。

  诗歌热又回来了,中间为什么要加上一个“似乎”?

  应该是为了严谨吧。诗歌“热度”如何,很难用指标去量化,不同圈子的人感受也截然不同,加上一个“似乎”,谁都可以接受。那诗歌热如何判断?从数字来看,在诗歌界颇具影响的《诗刊》杂志,其发行量近年持续增长,2016年更是增长30%;据报道,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已接近11万人,目前平均每天收到投稿多达2000件;如果觉得这些数字太“虚无缥缈”,还可以再检索一下“诗歌节”,你会发现近一个月全国各地见诸报端的诗歌节竟有20多个……从一家人坐等《中国诗词大会》到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读首诗再睡觉”、机器人小冰写诗引围观,近年来诗歌屡屡制造公共话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体会得到。

  那么,这一波热度能持续多久?这要看到底谁在给诗歌“加热”。改革开放以来,从“朦胧诗热潮”到后来的“席慕蓉热”“海子热”“汪国真热”,再到“打工诗歌热”“余秀华热”,不同时期的诗歌热都有共同的基础,那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的诗性和诗心。“诗言志,歌咏言”“诗者,天地之心也”,在我国,诗歌堪称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独白。也正因此,尽管社会对诗歌的热情多有反复,但诗歌在我国从未真正沉寂过。

  当然,近年来诗歌回暖,跟此前的诗歌热原因还有所不同。比如互联网为诗歌的传播插上了新的翅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传播渠道与短小精悍的诗歌、碎片化的阅读更为“般配”,使数百万用户借助手机读诗、听诗甚至写诗,以更快捷的方式与诗歌亲密接触。此外,更深层次的动力则在于需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当前,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日益高涨,而诗歌热也是人们渴望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进一步提升的表现。

  因此可以这么说,诗歌回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的表现。我们乐见诗歌热,呼吁更多力量为之“助攻”,当然同时也要保持理性——让诗歌回暖不是为了掀起全民读诗的热潮,而是不断创新传播形式,不断开拓传播渠道、营造更浓厚的氛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诗歌,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更丰富的选择。(夏振彬)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QQ:451652942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