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全市环保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系列评论之三
找准薄弱环节力求精准发力
本报评论员
打好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首先必须找准问题所在,找准工作的突破口、着力点。
当前,我市环保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环保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污水直排问题仍然突出。市区及县城区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混流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黑臭水体还不同程度存在。今年以来,我市3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多次出现超标,部分市控河流水质超标严重。7月份,在郓城县尚未解除区域限批的情况下,曹县、成武、定陶3个县区又因水质恶化被省区域限批,郓城、曹县、成武、单县4个县的县长被省环保厅约谈。扬尘污染防治仍不到位。部分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管理粗放,没有严格落实扬尘治理“7个100%”和“5个100%”的要求,特别是在裸露地面覆盖、车辆冲洗、渣土密闭运输、边拆迁边洒水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部分重点乡镇、社区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站,但配套管网不完善,长期不正常运行。部分县区河道养殖和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取缔不彻底,加重了河流水体污染。企业污染防治不到位。部分企业依然存在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治污能力不匹配、治污工艺不合理、外排污染物时常超标等现象。
这充分反映出一些干部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高。部分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到“四个意识”的高度来看待,缺乏做好环保工作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有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有些同志生态环保压倒一切的发展理念树立不牢,对发展方式的转变缺乏深刻认识,惯性思维严重,在抓发展、上项目方面总拿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对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关注不够。“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现象仍然存在。
也反映出一些干部作风不扎实。有的人责任心不强,对本辖区的环保突出问题不清楚、不掌握。有的缺乏担当实干精神,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敢动真碰硬。抓落实浮光掠影、大而化之,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基层基础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不扎实。在环保风暴高压态势之下,本应该把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更扎实、更细致、成效更明显,但个别同志依然麻木不仁、我行我素,因环保问题被曝光、被处理。个别市直部门总认为环保工作是环保部门的职责,对自己承担的环保职责认识不清,工作消极被动。
环保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执法没有形成很好的震慑作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监管不到位、处罚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督查不到位问题突出。存在以罚代管现象,监管不严、执法不力。企业法人自觉守法意识不强,超标排污时有发生,个别县区甚至发生阻扰环保执法检查和撕毁封条违法生产事件。有的公然抗法,还不以为然,不知其危害性,不知其严重后果。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能力和职业化监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制机制。个别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力,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很多工作都是靠临时开会、临时安排推动。出了问题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靠临时突击代替长效机制。
所有这些问题,既有长期积累的老问题,也有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主观方面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全力以赴抓好问题整改,确保环境质量整体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