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扶贫纪实
大棚扶贫 助民增收仲夏时节,定陶区滨河街道办事处马纪庄村124个扶贫大棚内各类果蔬硕果累累,处处显现出勃勃生机。扶贫大棚基地位于马纪庄村村北,占地500亩,主要以黄瓜、西红柿、芹菜为主,目前已经全部上市销售。
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整体运营良好,按照扶贫资金投入额10%的收益率,2016年年底共产生效益分红62万元,其中投入12万元解决了办事处25个村 (社)24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兜底再兜底工作,为18个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1个薄弱村和6个一般村共增加了5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马纪庄村村民王利香是扶贫大棚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的代表。2015年,王利香的丈夫得了肿瘤,每年医药费需要8000元,家中本就不富裕,加上需要照顾丈夫无法外出务工,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王利香一家成为了贫困户。2016年村里建设扶贫大棚,王利香将自家3.1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在大棚建成后,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可以拿到1200元的收入,加上每年4433元的土地流转费,2016年,仅依靠扶贫大棚王利香一家收入达到14033元,不但不用再为丈夫的医药费发愁,而且实现了快速脱贫。
电商扶贫 趟出致富新路
这些天,牛楼社区居民王猛的手机一直“嘟嘟嘟”地响个不停。“网上购买手工制品的太多了,得紧着处理订单。”曾经戴着贫困帽子多年的王猛,现在靠在社区的扶贫车间打工并且兼职干淘宝店,半年销售额突破6万元,实现了创业脱贫。“这多亏了办事处电商办的牵线帮助。”王猛感激地说,自从电商办得知他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后,便主动帮着联系商家并对其进行免费开店和运营培训,通过销售手工制品等产品脱贫致富。
王猛所在的牛楼社区是个省级贫困村,自从精准扶贫战打响后,办事处电商办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以电商销售为切入点,直接指导想开网店创业的有志青年开网店,销售本地特产,以此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部门包村 带领村民脱困
提起这一年多村里的变化,57岁的谢楼村村民谢西刚格外高兴:“我妻子由于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三个孩子尚未成年,仅靠我自己外出打零工,根本维持不了家庭生计,更不敢想脱贫的事了。咱们区派‘第一书记’张国庆自了解到我们家情况后,多次与我沟通,并介绍我女儿到创意家具厂工作,从而鼓起我们尽快脱贫的决心和过上富裕生活的信心,现在我们家的生活好多了,真多亏了‘第一书记’的帮扶。”
谢楼村总共285户,贫困户就有130户。截至目前,整个村还有42户贫困户。“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班人来到村里,考察村里的情况,了解村民的生产情况和收入来源,认真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商讨脱贫办法……一个多月下来,他们跑遍了村子的大街小巷,整理出所有贫困户的详细资料,并最终制定了扶贫思路,精心挑选有一定能力和经济实力的致富能手,让他们去学习创意家具生产、网络销售技术,结合扶贫车间政策,使贫困户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通讯员 赵咏婷 记者 刘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