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破除贫困的坚冰——
—我市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纪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乘势而上,向着扶贫深水区进发,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
我市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提出的“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要指示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创立“双向承诺”制,创办“扶贫车间”,创设“两项保险”,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创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扶贫工作体系,为扶贫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2015、2016两年,我市分别减贫40万、44.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5.7%降至目前的5.65%。
创立“双向承诺”制,破解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我市将市县直部门单位的职能优势、帮扶干部的技能特长与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相结合,组织1267个市县单位与157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签订精准扶贫到村双向承诺书6304份,4.9万名干部与22万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到户双向承诺书、填写扶贫手册,实现了由“要我帮扶”到“我要帮扶”的转变。2016年脱贫的44.7万人中70%是靠自身努力发展种养业和劳动就业脱贫,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创办“扶贫车间”,破解稳定脱贫“没门路”的难题。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挣,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市有关部门在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回头看”中发现,全市55%以上的贫困人口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因势利导,我市创办扶贫车间,并出台了财政扶持办法、金融支持办法、规范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我市已建成2102个扶贫车间,直接安置和带动212245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57685名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创设“两项保险”,破解“因小病致大贫、因大病再返贫”的难题。针对39.48万户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达20.5万户、占比51.9%的情况,从2016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构建起“意外伤害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医疗救助+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健康扶贫六道防线。截至目前,全市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分别理赔受理2185起、1268起,贫困群众看病自费部分平均降低到了5%左右。
创新社会扶贫模式,破解部门 (单位)单打独斗抓扶贫的难题。我市大力开展以“企业家认领贫困村、‘两代表一委员’认领贫困户、爱心人士认领留守儿童和贫困生、志愿者认领孤寡老人”等“四认领”社会扶贫活动,实现“千军万马”齐攻坚。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动700家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联系帮扶59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带动贫困户12734户、27270人;发动7067名“两代表一委员”,1979名(个)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结对帮扶贫困户30008户、72667人。
创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扶贫工作体系,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破解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全市5755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1名扶贫包村干部和1名扶贫联络员,实现了由市到村 “纵到底”“不断线”,打通了扶贫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市、县、乡、村扶贫工作人员由1918人增加到14111人,真正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苦仗、能打胜仗的攻坚队伍。
记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