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两个车间是连在一起的,流水作业,主要生产旅游帽和街舞帽。”近日,记者刚走进鄄城县彭楼镇彭楼村就业扶贫点,扶贫点负责人郭瑞霞就忙着介绍起来,“俺这个就业扶贫点南面是镇中心幼儿园,北面是金石希望小学,工人在这儿上班,又不耽误接送孩子和干家务。俺办个属于自己的厂子的愿望也实现了……”
记者看到,两个3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连在一起,绣花、制扣、缝纫、粘贴商标,80多名工人按照各自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红火的生产场面,让人想不到这竟然是一个开业不到两个月的企业。“这多亏了镇里建设的就业扶贫点,要不俺不但要多拿出120多万元的办厂资金,还得为招工作不少难。”郭瑞霞告诉记者。
说起郭瑞霞办厂,还真有一段故事。10多年前,郭瑞霞和其他人一样,怀揣着致富的梦想到青岛一家服装厂打工。那时,虽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可郭瑞霞一直梦想着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厂,然后带领乡亲致富,在家孝敬父母。
有梦想就有了干劲。在青岛打工时,郭瑞霞不仅下力气钻研技术,还留心厂内班组长的待人接物,学习她们的管理经验。经过几年的努力,郭瑞霞不仅拥有了熟练的绣花技术,还积累了不少的办厂管理经验,更收获了爱情,与胶州小伙许象江喜结连理。婚后的日子非常美满,办一个自己的工厂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可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他们只能与另外一家企业联合,承接旅游帽、街舞帽生产中的绣花活计。
虽然在胶州小有成就,郭瑞霞办一个自己的厂子的想法一直没断。每次回鄄城探亲,她总是多留一份心,她看到家乡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农村妇女受孩子上学、老人需要照顾的羁绊,常年赋闲在家。而在青岛,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仍然有事可做,郭瑞霞决心回家办厂,让大家都有活干、都能钱挣。可由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切合点,办厂的想法便搁置起来。
机会总是给有心人留着。2016年春节前夕,郭瑞霞和往常一样回家探亲,看到政府为促进群众就业在村里建了不少的就业扶贫点,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镇里咨询。没想到,只要能保证最大限度吸引贫困人口到就业点务工,镇里不仅在就业点租金上给予优惠,还帮助办理开业前的一切手续。郭瑞霞喜出望外,和丈夫商议后决定把厂子办到鄄城彭楼来。
现成的厂房,现成的设备,在镇里的支持下,郭瑞霞亲自当老师对有务工意愿的群众进行了技术培训,一个拥有82名员工的制帽厂很快就红红火火地生产起来。“办一个这样的厂子,一般得投资200多万元。由于厂房是现成的,俺只是在购买机器上新投资80多万元,节约了不少钱,资金周转上宽绰多了。等俺再有了积累,将租用更多的就业扶贫点,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贫困户致富。”面对当前的生产状况,郭瑞霞对未来信心满满。
通讯员 丁秋松 记者 焦同帅
(责任编辑:李立)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