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2015-12-18 09:19:16 来源:菏泽日报
——定陶县南王店镇王楼村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浇地没有水,有病难求医,小小一矛盾,也动大干戈”,过去,王楼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王楼行政村位于定陶县南王店镇西部,之前村里没有企业,也没有支柱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省级贫困村。
2014年6月,王楼村被列为精准识别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
“自去年省科学院派驻‘第一书记’蒋红彬到俺村驻村帮扶以来,为俺村里修了水泥路,完善配套机井设施,村卫生室设备也健全了,看一般的病不用出村,我们积极发展西瓜种植,农民逐渐走上了致富路。”提及村庄的变化,王楼村村民刘广坤高兴地说。
蒋红彬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村土壤结构适合种植西瓜的实际情况,争取到省财政帮扶资金30余万元,又带领村干部筹集资金27.5万元,共筹集项目资金57.5万元,新建了50个西瓜大棚。蒋红彬说:“王楼村的干部都具有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群众基础良好,适宜开展诸如西瓜等大型集中种植项目。项目实施后,每个大棚每年可产西瓜2.2万斤,按平均价格1元计算,每棚产生效益2.2万元,每个棚除去1万元生产成本,每棚纯收入1.2万元左右。”
通过调研,蒋红彬认为,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该村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是推动王楼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蒋红彬带领王楼村干部多次外出找项目、筹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扶贫开发项目,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同时,蒋红彬还定期组织王楼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代表会,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项目决策、项目建设和项目监督,一场得到群众拥护和积极参与的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改造工程”在该村全面展开。
今年下半年,争取到的帮扶修路资金按每公里35万元的标准下达到村里。靠这笔钱修路是够了,可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怎么解决因修路而进行的蔬菜大棚拆迁、砍树清理路障以及占用个人农田损失补偿。经初步核算,光这些补偿费用就达7万元。蒋红彬走访了解到,村里两位瓜农曹玉金和王明山的大棚顺路而建,修路需要拆掉他们的大棚。两人得知后主动找到蒋红彬和村干部,表示愿意无偿把自家大棚拆除。当蒋红彬问他们为何能做出如此牺牲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要致富先修路,修这条路是村民们多年来的愿望,为了大家伙儿的利益,我们这点损失不算啥。再说了,路修好了,我们自家的孩子上学也安全方便,蔬菜也能及时运出去卖钱,拆大棚值得。”
路修好后,蒋红彬又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一起进行道路绿化、修复路肩、清理村内垃圾、举办道德讲堂、评选道德模范、组织学习党建材料……一个个活动、一项项工程有序不紊地开展着。
“通过蒋红彬书记带领我们村民共同参与一个个活动,大家的关系更加和谐了,原来存在的一些矛盾也消失了,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也不存在了,群众素质明显提高。”王楼村村主任王福珍说。
通讯员 仝志明 记者 刘卫国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