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为菏泽精神注入军人血性

2014-07-24 08:48:29  来源: 中国菏泽网
 

  

  为菏泽精神注入军人血性

                                          ——菏泽军分区官兵带头践行新时期“菏泽精神”纪实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菏山、雷泽而得名的菏泽高度契合了古人对道德文化的寄托和追求;"一都四乡"的文化渊源更是诠释了菏泽人民崇美尚真的人文情怀和诚信担当的精神品格。"崇文尚德"的新时期菏泽精神,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菏泽的立身之本,立城之魂。

  近年来,菏泽军分区以传承雷锋精神为载体,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总结推广了二等功臣、全国道德模范张玉贵,坚持40年助学不辍的山东省道德模范朱瑞方,20年资助孤寡老人的“中国好人”黄修良等一大批优秀退伍军人典型,在全社会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一个“傻子”走向全国  

  25年来,先后资助400余名孤寡老人,并在2005年创办“孤寡老人节”,每年腊月十六自费为十里八村的孤寡老人办节日,请老人听戏、吃饭,临走还赠送棉衣、被子、香油等物品。就是这样一个被当地村民称为“傻子”的郓城县双桥乡后黄岗村退伍军人黄修良,2012年7月成为山东省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唯一一个助人为乐好人。

  和孤寡老人结缘,是在黄修良退伍那年。返乡后他看到同村的孤寡老人黄广顺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无人照顾。黄修良跑前忙后,求医问药。

  如今“孤寡老人节”已经举办了九届,在黄修良的香油坊里也摆满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助老风格高尚”的锦旗。面对这些荣誉,黄修良显得十分平静:“我做这些事,并不是想得到什么,只想用我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都来关爱老人。他们有了依靠,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串往事感天动地

  3米深的河水、逼近0℃的低温,一个离退伍还有20天的年轻战士纵身一跃。2013年11月12日,菏泽军分区下士洪田朝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冰冷的河水勇救落水妇女,在整个牡丹城传为佳话。

  当天下午3时许,洪田朝和王伟驾车返回单位途中,在经过市区曹州路桥时,听到有群众呼救,并远远看到一女子正在河中挣扎。“有人落水了!”洪田朝迅速将车停在路边,立即翻过栏杆,纵身跳入3米多深的河水中。在王伟和围观群众的帮助下,将轻生女子抬上岸,并和随后赶到的民警一起将女子送往附近的菏泽市中医院,悄然离去。

  洪田朝的壮举迅速感动了整个城市,在“牡丹茶座”、“齐鲁社区”、“百度贴吧”等网站等被转载上百次,并引发网友热议。

  如果说洪田朝的纵身一跃,诠释的是革命军人的责任担当,那么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的普通农民朱瑞方,40多年来节衣缩食23.78万元资助209名贫困学生,则是为了践行当年对党旗的庄严承诺。

  1982年,朱瑞方资助的单县孟庄大队的王香兰以优异成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1992年开始坚持每月资助刘楼村黄玉凤每月200元;2005年,先后资助龙王庙镇王强10000多元;2006年,朱坡楼村张家顺考入云南大学,向交不起学费的他送去5000元;2008年夏天,朱瑞方先后资助了单县一中、二中、第二职业高中的5名贫困生,每名学生1000元;同时又拿出5000元,捐助给了龙王庙小学的50名贫困生;2008年秋天,妻子辛辛苦苦3个月在新疆拾棉花挣了3000元钱全部交给朱瑞方资助了贫困学生。

  

  一个群体熠熠生辉

  无论是“中国好人”黄修良,还是“山东省道德模范”朱瑞方,虽然他们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感悟不同,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退伍军人。

  在菏泽,有着这样一个退伍军人群体,他们身上始终闪耀着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光芒,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公众面前塑造了新的时代群英谱。

  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书,1981年退伍返乡后,带领乡亲发展村级工业企业,以工促农,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渐把一个贫困村变成经济富村、企业强村、幸福新村。2008年以来,王金书从个人收入中拿出3.2亿元为村民建设新村,让全村600多户村民免费住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别墅。

  菏泽市减震器厂下岗职工张玉贵,上世纪80年代参加边境作战两次荣立二等功。2001年下岗后退伍不褪色,选择擦鞋为生。十几年来坚持每月后10天免费向社会服务,并先后带领76名残疾人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2008年,他辗转万里,从菏泽到北京,义务擦鞋服务奥运,宣扬雷锋精神,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定陶县马集镇力本屯村一级伤残退伍军人李洪华,32年来坚持把宣传法规政策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把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守法意识作为预防农村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采取案例宣传、面对面讲解等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制止集体上访事件12起、化解民事纠纷126起,避免诉讼100%。经他培训的127名调解员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东明县特等伤残军人、二等功臣袁殿华,1987年退伍返乡后怀着”身残不丢军魂、自救就是爱国“的坚定信念,带着一双假肢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远走西藏高原植树播绿,并带领一批伤残战友兴办了山东省第一家伤残军人福利厂。2008年,袁殿华荣获山东省政府、省军区"优秀伤残军人"荣誉称号。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复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榜样,数十年来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践行着以德为先的菏泽精神,一份份淳朴的真情芬芳扑面,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感人肺腑,那些原本平凡的名字开始在街头巷尾传播开来。

  

  一个城市崇德向善

  近年来,菏泽市军地双方坚持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抓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干部群众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建设活动,将打造思想道德高地纳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广泛开展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百位模范人物评选”|“十佳兵妈妈”|“十大好军嫂”等评选活动,大力褒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积极推崇在基层涌现出来的凡人善举。

  一大批诸如邮递“爱心”的优秀退伍兵马凡斋、15年义务赡养素不相识老人的“山东好人”王东|“全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巨野县交通局等先进群体和个人,他们在把温暖和感动带给人们的同时,也为诠释新时期菏泽精神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讯员 孟凡光 宋述泉

 

(责任编辑:范卉蕾)

更多新闻,请看中国菏泽网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技术服务QQ:284955423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