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黄河对岸的群众
——国网鄄城县供电公司黄河架设线路工程现场见闻
在鄄城县旧城镇境内,黄河北岸有13个自然村、11870人,其用电由黄河南岸一条10千伏线路供应。近两年来,由于群众用电量不断增长,出现了用电难的现象。去年11月份,国网鄄城县供电公司急群众之所急,把保民生用电作为 “民心工程”来抓,从此拉开了跨越黄河的电力工程大会战。
黄河两岸架起“彩虹桥”
1月23日,记者来到旧城镇黄河浮桥渡口,尽管进入数九寒冬,但黄河北线施工现场正进行的如火如荼,黄河两岸的铁塔已经巍然耸立,施工人员正在塔顶迎着寒风进行着高空作业。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现在天气太冷了,为了让河对岸的父老乡亲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不影响大家观看春晚,我们特别挑选了骨干力量精心施工、加班加点,在今天把线路架过黄河,不耽误乡亲们春节用电蒸馒头。”在现场带领施工的鄄城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彩虹服务队队长谷东生如是说。
谷东生参加线路架设工作已近20年,但接到10千伏黄河北线线路架设任务时,他仍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是10千伏线路,但是全部按照35千伏线路标准设计,单档跨距1173米,铁塔高度78米,又是跨越黄河作业,作业难度之大,在鄄城供电公司线路架设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接到施工任务后,他就和同事们认真研究图纸、现场勘查地形、详细制定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他每天吃住在工地,虽然离家只有10公里远,他已经30多天没回家了。
彩虹服务队23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用双手拧紧了一颗颗冰冷的螺栓,冒着冰冷刺骨的寒风,每天在塔上工作8个小时以上,有时候饿了,用绳子钓上食物在塔上吃,渴了,就喝口矿泉水,大家开玩笑说这才是真正的“冰水”。就是靠着这种不怕困难、不计得失、勇担重任的精神,硬是在黄河两岸架起了四基铁塔,架起了一条连接黄河两岸的“彩虹桥”。
有了电就能挣大钱了
在北李庄村提起跨河架线时,经营馒头房的李义伦高兴地合不拢嘴。“以前用电锅蒸馒头15分钟就蒸好了,现在半个钟头还蒸不熟,架好这条线路之后就没问题了。”北李庄村是远近文明的“馍店”村,每到春节,这里蒸的馍远销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用电量猛增。特别是去年以来,全村小企业、小作坊发展到36家,出现了电压低、供电可靠性差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发展。
大城新型建材厂是黄河北滩区最大的一家企业,日用电量50000千瓦时。企业老板王成是外地人,去年看中了滩区生产建材的丰富资源,就在这儿办起了工厂,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不断地添加设备,增加产量,但是到了去年下半年,他发现生产成品的时间明显慢了,而且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在车间,王成告诉记者:“你看,现在电压低,机器转不起来,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晚上生产,我这产品本来是供不应求的,现在产量上不去,生产周期长,效益上不去,连工人工资都成了问题,不过这条线路建好后就没事了。”
今后用电不用再愁了
在黄河浮桥入口处,记者见到了黄河北岸十三自然村的党支部书记李金标。他高兴地说:“我现在每天都要从浮桥上走一趟,看到这高高的铁塔,我心里就有底了。以前我们是守着黄河浇不上地,买个空调当摆设,电压低的都带不动电机,这下可好了,今后用电再也不用愁了,真得感谢供电公司给办了件大好事!”
在浮桥上,几位返乡的农民工在桥上拍照留念,他们选取的背景是岸边的铁塔。“你们几个回来了,今年在外边咋样?” 李金标和他们拉了起来。“我们从苏州打工刚回来过年,没想到家乡今年变化这么大,原来我们这儿哪有这么高的铁塔呀!这是专门为我们架的线路,今年春节用电肯定没问题了,拍几张照片等节后回去给同事们瞧瞧。”一位打扮时尚的小伙子自豪地说。
通讯员 傅成银 丁秋松 赵亚峰 陈曦 记者 焦同帅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