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菏泽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是城市的个性与品位的象征。在知识经济时代,也意味着力量、希望与未来。美国的国会图书馆、英国的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无不以丰富的馆藏、周到的服务而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为各自所在的城市赢得世界的尊重。
在2014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960万菏泽人民翘首企盼的菏泽市图书馆终将掀开神秘“盖头”。作为我市的重点民生工程,市图书馆从奠基至建成并试运行,历经近三年时间。本报记者将带你回顾市图书馆诞生的前前后后、点点滴滴,并与您一起提前感受这座现代化图书馆的神奇魅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书香满城,彰显菏泽“书画” 底蕴
中国菏泽网消息 记者 陈 力
黄金地段崛起“文化中心”
文化需要载体,艺术需要舞台。2008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广纳民意,从本不富裕的财政中挤出6亿元,建设菏泽大剧院、演武楼。气势恢宏的大剧院,如含苞待放的牡丹,与毗邻而建的演武楼一起,成为菏泽新地标。市长孙爱军当时说:“文化需要载体,艺术需要舞台。要将文化真正‘种’下来,就要给它一个阵地。”
2009年,菏泽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菏泽烈士陵园改建为胜利公园,并在其中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建设初衷非常简单,文化是魂,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加速前进的菏泽,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少市民忙于工作、生活,无暇读书,无处读书。而作为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菏泽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而易见,如何让城市文化拥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载体,成为了摆在菏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菏泽必须要建一个大型多功能图书馆,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长孙爱军说。
建筑设计绽放文化内涵
为确保图书馆设计的高水平,我市委托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唐玉恩教授主持设计。2009年6月中旬,唐玉恩一行来菏泽收集基础资料。2009年10月20日至21日,设计组做出4个方案,并在菏泽初步进行了方案沟通。2010年1月21日,在上海进行了第二次方案沟通。
此后,专家设计组来到菏泽汇报方案,在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听取了唐玉恩关于设计方案的汇报,专家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邀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冀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组专家、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吴英凡,以及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山东省图书馆、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设计院的专家参加了评审。经过方案评审会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菏泽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高度23.8米(地面以上),共计5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设计藏书约135万册,阅览室座位约1200个,服务人口约150万。工程外形呈竖向叠加的建筑形态,似一本立体的书,以“书墨·文韵”的设计理念巧妙地体现了“书画之乡”的文化背景。
工程质量瞄准“泰山杯”
2011年2月19日,菏泽市图书馆及胜利广场举行奠基仪式,菏泽人民翘首企盼的图书馆正式破土动工,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拥护。面对期待的目光,菏泽市委、市政府抽掉了由建筑、工民建、水电暖、工程管理与造价等专业人员组成了建设指挥部,高标准建设,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泰山杯”;同时,进一步明确施工节点,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昼夜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2013年1月初,市图书馆主体建设完工。
“把最好的建筑奉献给菏泽人民!”市图书馆建设指挥部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菏泽图书馆是我市继大剧院、演武楼之后又一项公共建筑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为全市人民倾力打造的一项民心工程,该项目自开工以来,承建部门就深感责任重大,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的同时,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确保了建设目标进度的完成。
2012年冬季,低温寒潮频频袭来,尽管工程进度基本完成目标,但市委、市政府对于进度仍然不太满意,在工程进度每日一报的基础上,每周六坚持现场调度。“冬歇期也没有歇工,城建部门与施工方协调所有参建专业队伍,共同解决各类技术交叉难点,对于内部钢结构、幕墙、屋盖系统、消防、弱电、机电安装、燃气、精装修、土建等各个专业,都要精益求精。”这位负责人表示,参与这样一个艺术建筑的施工,大家都有一种荣誉感,一定会把最好的建筑奉献给菏泽人民。
参天大树保持原貌
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图书馆选址用地面积较大,其中包括图书馆单体和胜利公园广场景观,由于此处原来是烈士陵园,树木植被较好,不乏一些树龄超过五十年的老树,这些老树位于中间地带。如今这些大树已经进行桩基处理,都保持了原态原貌。
除了保留老树大树以外,新栽的绿化树木都是从外地购进的,包括香樟树、银杏、白腊、桂花、广玉兰等名贵树种,不同的树种又分别从不同的地方选购,比如从浙江购进的香樟树,粗大的胸径,动用吊车才行。“像这棵香樟树,至少15年树龄,要七八千元。”一位工作人员说。
“这些大树是第二次在菏泽越冬,要穿上‘棉衣’抵御严寒。”有关人士近日表示,胜利广场选购的大型苗木,多半品种价格昂贵,是名副其实的“贵客”,需要更多的防寒防冻措施,才能安全度过寒冬。一些树干绑过一层草绳后,又用塑料薄膜紧紧裹住,防御水分流失和保暖保温,帮助树木御寒过冬,使其健康生长, 静待明年春天的到来。目前,63亩地自然分割成“南公园、北建筑”的格局,原陵园轴线作为主入口,形成“馆在林中,林在馆中”的独特意境。
记者点评:
记住一座城市,久久不能忘掉的还是她的文化。近几年,菏泽的变化不仅仅是城市物质的改变,更多的是软性的改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菏泽市图书馆的落成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市民生活在这个城市,不再是一个“观赏者”,而是一个“生活者”。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