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低速电动汽车面临身份尴尬
▲山东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组装低速电动汽车。
□ 实习生 苏月奂
本报记者 李 振
汽柴油油价高,天然气加气难,如何?8月24-25日,记者带着电动汽车究竟节能多少、质量是否可靠、上路是否合法等问题,来到在济南举行的2013年山东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一探究竟。
鲁企占据半壁江山
会场内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参展车辆摆放得满满当当,周边停车场难寻车位。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不大的广场上还开辟出试车区,各式电动汽车在试车区转弯、刹车,引得围观人群惊叫连连……记者了解到,来自全国316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参加展出,参展车辆超过500辆,展示面积达20000平方米,平均每天吸引参观者超过两万名。
据观察,此次车展中,山东本地企业的展位规模大、位置突出,数量上也占据了参展企业的半壁江山。“山东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沿。”一位车展承办方人员介绍,目前全省拥有大小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及配套企业百余家,包括时风、唐骏欧铃、宝雅、比德文、红星等近10家骨干企业,是全国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厂家数量最多的省份。我省不仅出台了低速电动汽车管理办法,还拥有全国第一家主推低速电动汽车的行业组织,2011年还发布了全国首个低速电动汽车行业自律性标准。
据统计,山东消费者对低速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较高,去年国内低速电动汽车共销售11万多辆,我省的销量就高达6.8万辆。在国家行业标准缺失、市场准入门槛高的不利条件下,鲁产低速电动汽车如同一棵生长在夹缝中的树苗,不仅生根发芽,还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花样繁多迷人眼
车速在50-60公里/小时,充电一次可行驶80-100公里,百公里用电花费仅4.5元,维护保养费每年不足200元,货运电动汽车可载重1.5吨、连续行驶150公里,有的电动汽车还在车顶集成了太阳能板,光照条件好时可不必充电就能完成50公里左右的行程……在展会上,参展车辆呈现出的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让参观者乱花迷人眼。
“没想到现在电动汽车技术这么先进了。”前来看车的57岁济南市民郭宝塘感叹。他本想在车展上买辆跟老伙计一样的“老年代步车”,到了之后才发现选择余地比想象中大多了,还有自动空调、加热座椅、按键式无级变速、可视化操作平台……一些电动汽车上甚至搭载了常见于高端轿车的配置。
低廉的售价也让电动汽车一再突破人们对于“汽车”的价格预设。记者发现,车展上除少数几款几十万元的高端车型外,绝大多数价格在3万-5万元。展会上,各家企业更是大打价格牌,亮出了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展会促销、赠送保险等促销手段。花两三万元就能获得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让参观车展的市民购车数量增加。“车展首日达成个人购买意向的12-15人,经销商78家。”新大洋电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耀明说。
“交警不查市区里开也行”
价格低廉,使用成本不到燃油汽车的四分之一,甚至不用考驾照就能上路……种种燃油汽车难以比拟的优势,让低速电动汽车迅速打开了中老年人群市场。然而车展中记者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折射出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尴尬。
“经过安全碰撞测试!”不少参展商都以此进行叫卖,然而向销售人员细问,却大都说不出所以然。据承办方人员告诉记者,直接引进燃油汽车外壳就算经过了“安全碰撞测试”,几乎已成行业内的潜规则,而绝大多数采用这种外壳的电动汽车销售商则是顺势跟风,涉嫌虚假宣传。由于目前电动汽车国标缺失,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生产企业基本都是执行自家标准,导致车辆质量良莠不齐,生产销售方面出现乱象。
“不用挂牌!不用考驾照!”车展上,几乎每个参展商都为自家汽车打出这样的宣传口号。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不用”实则是“不能”。环顾展会现场,除几款高价高速的锂电汽车外,进入公安部车辆目录、有资格挂车牌的电动汽车寥寥无几。去年,国家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已将低速电动汽车剔除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家族,这种身份上的不认同也让其无法顺利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因而不能作为正规车辆上路行驶,也就更谈不上挂牌上路了。
大多数低速电动汽车参展商也不避言这一现状。“周边郊县开没问题,只要交警不查市区里开也行。”山东路豹车业一位促销人员表示。
“虽说车不贵,可万一上路就给查住了,那不就等于几万块钱打了个水漂?”在车展逛了一上午的郭宝塘最终还是没有下定购车的决心。“车是好车,最好赶紧出台个法规规范一下。”郭宝塘说,不然满大街跑的都是违规车,对车辆行人都不安全,生产企业也没法扩大规模,更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