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牡丹区的做法是
将土地交给农机手 让农机与农艺融合
中国菏泽网消息 (记者 常慕城)“往年人工点播的玉米苗株弱小、颜色发黄,现在使用机械播种,不仅实现了合理密植,而且苗全、苗齐、苗壮,也为今后玉米机械化收获打下了良好基础。”炎炎夏日,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玉米苗,牡丹区吴店镇刘庄村农民刘炳才不由得连夸农机作用大。
刘炳才是当地有名的农机大户,也是牡丹区强国农机合作社的成员。合作社与周边村庄、农户签订收、耕、播、灌 “一条龙”作业服务合同,机收机播、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浇水植保等农活接踵而来,老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最让老刘高兴的是,不仅自己收入年年有提高,耕作的田地也是年年都增产。与传统耕作田地相比,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田,亩均减少种子化肥投入100元,增收玉米80公斤、小麦50公斤。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力走出田地、走进城镇,涌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潮之中。留在农村种地的多是老弱妇女,不仅劳动能力低下,而且缺乏科技知识,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农业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农民增收乏力。让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牡丹区把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不仅拓展了农机服务领域,延长了产业链条,又降低了农田作业成本,增加了经营效益,使农机合作社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
牡丹区采用机具入股、技术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机大户、种田能手、工商业主等创建农机合作社,目前已发展了74家农机合作社,入社成员2100人,已经超额完成农业部“十二五”末每个乡镇至少注册一个合作社的目标。
农机合作社成员年龄较年轻,文化程度较高,培育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针对现行农村经营体制,面对地块狭小、大型机械难施展、作业成本增加等实际,牡丹区引导农机合作社,依托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机械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等,开展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创建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不断扩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以实效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或土地入股,成方连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采用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施肥—联合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一条龙”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土壤地力肥力,而且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牡丹区农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机合作社将土地、劳动力、资金、机械、人才、技术等要素整合起来,“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动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
(责任编辑:李 靖)
更多评论,欢迎到菏泽论坛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