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首届网络春晚无法忘却的那些人和事——中国菏泽网
菏泽网首页 | 今日齐鲁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房产 | 汽车 | 娱乐 | 健康 | 专题 | 图片 | 论坛 | 县区 | 菏泽日报 | 牡丹晚报

菏泽首届网络春晚无法忘却的那些人和事

2012-02-07 15:22:27 来源: 牡丹晚报
 

    菏泽首届网络春晚从开始筹备到成功举办,历时4个多月。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还是在一线采访的记者,总有一些事让他们难以忘怀。


                      
                                                           
启动时心里很“忐忑”


    
    记者清楚地记得那是2011年8月26日下午,菏泽日报副总编辑、本报执行总编辑潘若松将几名记者召集到他的办公室。

 


    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中国菏泽网的几名工作人员也在现场。人员到齐后,潘若松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消息:经过菏泽日报社党委研究决定,菏泽日报、牡丹晚报、中国菏泽网要主办菏泽首届网络春晚,让我们担负起前期报名、采访等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记者心里感到有些忐忑不安。因为网络春晚在菏泽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物,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能做好吗?菏泽作为相对落后的城市,是否有人关注?节目质量如何,会不会被人笑话?报社作为平面媒体,主要从事文字工作,更没有主办大型晚会的经验,打造一台晚会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与其他同事的交流中,他们也有着相同的顾虑。


                 
读者热情激励前行


    
    第二天,菏泽首届网络春晚启动的消息在本报头版显要位置刊登出来,“菏泽百姓的狂欢节,草根明星的大舞台”、“只要有才艺,欢迎你来秀”等宣传语十分醒目。同时,中国菏泽网也开辟了专门的板块,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链接。

 


    出乎记者的意料,网络春晚受到了菏泽民众的热捧,本报热线当天就接到了10多名读者的咨询电话,中国菏泽网也有几十名网友留言咨询,并有多人提出报名。

 


    2011年8月28日,记者先后联系2011年从菏泽走出去的最受关注的三位“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山东来哥”张瑞来和“地摊姐”黄丽娟,邀请他们担任菏泽首届网络春晚的形象大使,他们均爽快地答应。而他们的加盟更加刺激了菏泽人参与的热情,下至五岁孩童,上至八旬老人,越来越多的人报了名,其中不乏外地的网友。

 


    群众的热情参与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菏泽日报、牡丹晚报、中国菏泽网同时派出多路记者,对报名选手进行采访,争取让每位报名选手都有展示的机会。


                  
披星戴月采访路


    
    由于报名选手多,各路记者经常一天采访多名选手,披星戴月走在采访路上是经常的事,按时吃饭更谈不上。

 


    2011年8月30日下午,中国菏泽网工作人员符中安、祖恒之和本报记者一起前往本届网络春晚形象大使之一——成武县白浮图镇张瑞来的家中采访并录制宣传推介片。由于张瑞来家距离菏泽近90公里,我们又不熟悉路线,几经询问历经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采访完毕,我们回到菏泽已是灯火通明。简单地吃了点饭,符中安和祖恒之又回到单位将视频导出,并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第二天,张瑞来的这段视频顺利上传到网络。

 


    去年11月份的一天,符中安、祖恒之和中国菏泽网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孙安琪忙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他们又接到了一个“草根组合”的电话,询问什么时候能为他们拍摄视频。符中安得知,几个人因为平时工作忙,轻易聚不齐,而当晚几个人正好在一块,便决定立即前去拍摄。于是,他们三人又带着设备,连夜赶到了这个组合的所在地。经过多遍的拍摄才达到了满意效果,他们回到报社时已是晚上12点。

 


    去年12月份的一天上午,符中安、祖恒之、孙安琪和本报记者仝志华到东明县采访盘手功表演者宋中喜,采访完毕已是下午1点多,由于还要再采访一名选手,他们没顾得上吃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菏泽采访。

 


    今年1月初的一天,从早晨8点开始,符中安、祖恒之和孙安琪一天之内为9组选手录制了视频,一直忙活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不管能不能登上最后的舞台,他们既然报了名,说明对这个舞台充满期待,对这个活动充满了热情,我们辛苦点没什么,不能寒了他们的心!”符中安说。


                  
落选者令人感动


    
    本届网络春晚报名选手超过千人,但最终只有25个节目、百余名演员在最终的晚会上亮相。大多数报名选手虽然未能登上最终的舞台,但他们依然令人感动。

 


    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丁继先老人来自单县,从小就喜欢音乐,并学会了多种乐器的演奏,也有一个音乐梦。但在为自己这个梦想不断努力时,他赶上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得不把自己的这个梦想暂时搁置。现在老人把闲暇时间都用在了音乐上,在报纸上看到要举办菏泽首届网络春晚的消息后,便带着自己的乐器专门从单县赶到菏泽报名。他说,虽然自己已年过古稀,但他想让人们看到他年轻时的风采。

 


    70岁的李行宏是单县文化馆的退休人员,擅长朗诵、创作,他得知菏泽举办首届网络春晚,两次从单县来到菏泽展示自己的才艺。

 


    58岁的蒋东霖是牡丹区万福办事处的一名农民,喜欢创作歌词,曾多次获奖。看到众多能人报名了菏泽首届网络春晚,他便带着作品来到本报热线接待室,想请人为其《花乡儿女迎宾曲》谱曲,并希望歌手在菏泽首届网络春晚上演唱。之后,蒋东霖还多次致电本报,对举办网络春晚提出建议。虽然他的作品最终未能登上网络春晚的舞台,但他依旧乐呵呵地表示,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参与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采访中收获颇多


    
    通过对菏泽首届网络春晚报名选手的采访,不仅让记者感到菏泽民间人才济济,他们追求艺术梦想的执着精神也让记者深受感动。

 


    今年34岁的马敏家住牡丹区北城办事处,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上初中时偶然参加了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演出,从此便和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初中毕业后,马敏就来到菏泽艺校学习民族舞蹈。毕业后,她放弃了家人安排好的工作,走南闯北学习舞蹈编排。直到2000年,她开办了自己的舞蹈学校,虽然最初不景气,但她还是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坚持下来。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在舞蹈学校的孩子们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本届网络春晚,由她自编自导的歌舞《京韵花翎》、《菏泽大变化》都参加了网络春晚,是整台晚会惟一节目最多的参演单位。

 


    另外一名19岁的小伙子陈宠安,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儿时的他非常喜欢已故艺人洛桑的表演,每次从电视上看节目时,他都会在下面跟着学习,不仅模仿洛桑的舞台表演技巧,还试着模仿吹奏各种乐器。因为天赋和勤于练习,陈宠安可以用口技演奏小号、长号、萨克斯、架子鼓等多种乐器,还会用鼻子吹奏葫芦丝。而凭借良好的悟性,他还将赵本山在小品《小草》中老太太的表演学得惟妙惟肖。为了追逐自己的明星梦,陈宠安还到北京八一制片厂门口“等活”,常常为了抢得一个角色,凌晨四点半就来到电影制片厂门口等着,让他深深体会到从艺的艰辛。虽然才艺出众,但经过多年的磨练,在他身上却丝毫看不到骄傲的影子,反而处处流露出沉稳与质朴。遗憾的是,参加完本届网络春晚初选视频录制后,他为了进军演艺圈又到了外地打拼,未能在本届网络春晚最后的舞台亮相,但他为了圆梦的执着精神依旧让人感动。

 


    几名参与采访记者都说,在自己采访的选手中,不少人都像马敏和陈宠安一样,为了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一直不懈努力,自己也要学习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将自己的工作干好。

 

 

    本报记者  冯 锴  刘 锦  实习生  李泓莹

  凡未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的网站,不得转载本网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所属各媒体电子及平面的稿件与图片,特此郑重声明。技术服务QQ:284955423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本网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责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版权声明 | 网上订报 | 网上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招聘版主
中共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Copyright© 2004-2015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