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精跃是一位85岁的老人,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几十年来,他带领群众发展公共事业;调解邻里纠纷;义务为群众护路,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王精跃:老骥伏枥“赛”夕阳
中国菏泽网讯
近日,在鄄城县什集镇大王庄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王精跃老人,他精神矍铄,性格开朗,脸上“挂满”了微笑。当了解我们的来意后,他便打开了话匣子……
群众的“好书记”
1975年,王精跃从粮食系统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当时大王庄村比较落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带领群众改变大王庄村的落后面貌,便毅然地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大王庄村没有学校,孩子上学要步行2公里的路程到邻村上学。王精跃决心在村里建一所学校,解决村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他四处筹集资金,并带头捐出了自家盖房子的物料。建校开工后,王精跃便把铺盖搬到了工地,带领群众垫地基、砌墙、上瓦,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一座高质量的学校就建成了。学校建好了,老人却病倒了,孩子们说:“爸,咱这个支书不当了,你这样没命的干工作,我们放心不下。”村民们也感激地说:“王书记满脑子里都是建学校,从来不顾自己的身体。”王精跃总是笑着说:“我身体没有事,只要孩子们有学上,我比什么都高兴。”
王精跃当村党支部书记十一年,带领群众拉上了高压线,大王庄村从此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挖通了1000多米沟渠,实现了大田旱能浇,捞能排。他带领群众搞养殖、种大棚、跑运输,村民们很快就富了起来,大王庄村也成了远近文明的“小康村”。
邻里的“和事佬”
王精跃在村里的威信很高,村民们之间有个“小别扭”或有个小纠纷,总爱找他“说和说和”。大到邻里矛盾,小到孩子分家。一次,村里的一户养鸡户在自家宅基地上盖了几间养鸡棚,由于冲刷不及时,弄得污水横流、苍蝇乱飞、臭不可闻,闹得与邻居不和。邻居要求拆掉,而这位养鸡户坚持是在自家宅基地建造的,别人无权干涉,双方争执不休。这时双方找来了老人调解,老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便教育养鸡户在自家养殖的同时,还要照顾邻里的感受,不要破坏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在老人的劝解下,最后,养鸡户对养鸡棚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周围的环境。“王大爷调解事那真是没说的,公平、合理,把话说到我们心坎上去了”,在村里采访,村民这样评价王精跃老人。几十年来,王精跃在村里调解矛盾纠纷300多件次,全村没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路人的“保护神”
大王庄村与苏楼村有一条2公里的土路,由于年久失修,颠簸不平,尤其是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王精跃便主动当起了村里的义务护路员,这一干就是30多年。平时十里八乡的群众盖房、砌墙买砖,都从这条土路上过,沉重的砖车对土路的破坏十分严重。老人一有空,就扛起铁锨去修路,清理积水、垫土铲平。风里来、雨里去,尤其是下雨天更是老人最忙碌的时候,家里人吃饭找不着他,常常到路上去“请”。为这事,老人没少挨家里的人抱怨。去年的一天,一辆砖车在这条路上过,不慎陷到了路边。车主用尽浑身解数都没能把车开出去,急得团团转。这是,正在护路的王精跃老人,主动帮司机垫土、推车,还回村叫来人一起帮忙,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推出了泥坑,司机感激地说:“大爷,谢谢你,你给我帮了大忙了。”30多年来,王精跃老人为护路磨坏了多少把铁铲,他已记不清了。但在他屋里堆放的十几把磨得只剩下铁头的铲子,为他护路留下了“佐证”。
通讯员 傅成银 牛树志 记者 焦同帅
(责任编辑:正强)
发送短信DZHZSJB到10658666
订阅菏泽手机报 菏泽新闻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