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我们牵手走过
黎弢
每当茶余饭后,我都会沏上一杯香茗,点上一根烟,听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或是古韵悠悠的江南丝竹,细细地研读当天的牡丹晚报,一日的疲惫就这样被轻轻拂去。
2000年秋季的一天,在鄄城县委宣传部的办公室里,我偶然间与牡丹晚报“相识”。当时,我先看完一篇文艺作品,接着又浏览了其它版面的文章,捧读再三,爱不释手。从此以后,我就成为她的一名热心读者。十年来,我期期读,篇篇看。这十年,她关注百姓生活,讲述百姓故事,走进百姓家庭,成为百姓朋友。这十年,她始终与菏泽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详细描绘了曹州大地多彩的历史画卷。看着她一天天茁壮成长,作为她忠实的朋友,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十年中,她源源不断地为我提供着鲜活的思想、丰富的营养和前进的动力,为我的工作、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每当看到带着油墨芳香的牡丹晚报,一种亲切感总是油然而生,哪天看不到她,心里竟像缺了些什么。
我还要感激牡丹晚报,是她激发了我业余写作的兴趣,鼓励我走上了文学之路。我在牡丹晚报上的处女作《老师》(2000年9月26日7版牡丹副刊)发表后,我兴奋得一夜未眠。从此,我的写作兴趣愈来愈浓。为了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我不断加强学习,勤于调查研究,细心搜集写作素材,虚心向报社的编辑请教,让他们为我指点迷津。我先后在牡丹晚报上发表了《又逢菊花飘香时》、《回家的感觉》、《麻叔的婚事》等20多篇作品。近年来,我还在大众日报、农民日报、山东文学等几十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60多篇。
牡丹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她改变了我,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学习的空间,她是我永远的朋友。在牡丹晚报十年华诞到来之际,在报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祝愿牡丹晚报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