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别人做到的我同样可以做到。 —— 南京大学新生、郓城一中毕业生黄美玲
学习中不可急躁,凡事要仔细、认真。——清华大学新生、曹州武术学校毕业生赵帅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思想上的……贫困也好,富裕也好,这都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贫穷是上天赐给我的一笔财富,它激励我挥洒辛勤的汗水,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兰州大学新生、单县一中毕业生赵冉
决不轻言放弃,绝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山东农业大学新生、成武一中毕业生李怀帝
我必须承担起属于我的责任,也要去挑战属于我的人生!——山东轻工学院新生、东明一中毕业生董旭晟
8月22日,由本报与市慈善总会、团市委联合举办的“花之冠”高考优秀学子励志报告会在市委第四会议室隆重举行。我市2010年高考理科状元赵帅、文科状元黄美玲及部分特困大学新生代表所作的精彩励志报告,吸引了300余名牡丹晚报小记者及家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报告会上,13名优秀特困大学新生每人获得4000元的爱心救助金;市政府特邀咨询、市慈善总会会长童彩云出席报告会,并向特困大学新生发放救助金;花冠集团专门设立“花冠高考状元助学基金”,确定今后每年资助我市高考状元及贫困学生;菏泽银座商城为受助特困大学新生准备了精美的箱包……
金秋,爱心在这里传递
——“花之冠”高考优秀学子励志报告会侧记
现场,掌声不断
中国菏泽网讯 当日上午,虽然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但报告会还没开始,会场内就已经座无虚席。
本报小记者张东一早就赶来了,还准备好了记录本、钢笔;本报小记者王帆,“光急着来,出门忘带雨衣了……”到达会场时,他浑身湿漉漉的,可他全然不顾,全身心听讲;八岁的本报小记者张成,看见没有空座,就叫家人搬了个小马扎……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出身,贫困也好,富裕也好,这都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我一直坚信,贫穷是上天赐给我的一笔财富,它激励我挥洒辛勤的汗水,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勇向前。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愿付出的代价,我既然选择了学习,就会一往无前……”兰州大学新生、单县一中毕业生赵冉,把家中的贫困当做自己努力奋斗的催化剂,她勇于拼搏、勤奋努力的精神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山东农业大学新生、成武一中毕业生李怀帝说,因成绩较差,他高一时都有了辍学的念头。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发奋苦读……正是不轻言放弃,不在挫折前低头,才让他取得优异成绩。听着李怀帝的报告,小记者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在学习困难时常打退堂鼓,李怀帝哥哥教会了我去勇敢地面对……”本报小记者肖扬说。
“说实话,我升高中的成绩并不太好,但我一直想做最好的自己。我相信,别人做到的我同样可以做到……”我市今年文科状元、南京大学新生、郓城一中毕业生黄美玲的“自信”,赢得在场所有听众的掌声。黄美玲告诫牡丹晚报小记者,学习时每一分钟都要百分之百投入,切不可三心二意、马马虎虎。她最后激励大家,只有吃尽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要敢于拥有吃苦的精神。
清华大学新生、毕业于曹州武术学校的赵帅,提醒大家学习中不可急躁,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凡是要仔细、认真,当然更重要的是拼搏。付出艰辛,才有美好的收获。
报告会结束后,许多学生家长和本报小记者纷纷走到优秀学子身边,与他们交流、探讨。
演讲,催人奋进
报告会上,13位贫困大学新生在逆境中不畏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报告会主办方向贫困学子发放救助金和爱心物品的同时,不少热心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达爱心、敬意。
“为生活所迫,当别的孩子还在大人怀里撒娇时,我却经常带着父母外出要饭,这样才能填饱肚子……”董旭晟短短十分钟的发言,被掌声打断五次。19岁的董旭晟家住东明县城关镇董庄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轻工学院。他的父母双目失明,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挣钱,五亩多地的耕种收打全落在他稚嫩的肩头;十几年来,董旭晟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一家人舍不得买油盐酱醋,更别提菜了。“我必须承担起属于我的责任,也要去挑战属于我的人生!”董旭晟的发言铿锵有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董旭晟在家非常勤快,在校学习刻苦、品学兼优。
活动当天,董旭晟5时就从家中骑自行车出发了。六七十公里的路程,对于从没到过菏泽的董旭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在会场,董旭晟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这本是他打算上大学时穿的,而他在来的路上穿的是拖鞋。
董旭晟曲折的成长经历,打动了不少听众。童彩云当即要求慈善部门加大对董旭晟的救助力度。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发放给董旭晟两床新棉被、两件新衣服。
参加报告会的牡丹区二十一中副校长李传波及教师魏凤英、赵洁、苗叶青、赵东喜当场捐出几百元现金;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李伟也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花冠集团有关负责人还特意安排车辆,将董旭晟送回家。
这样的报告会,我们欢迎
“大学生励志报告会,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希望牡丹晚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带儿子参加报告会的李女士感慨地说。
“通过报告会,不但可以让孩子学到优秀学子的学习经验,还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勤奋苦读、不畏艰辛的精神。”小记者家长周晶等人,连说“收获不小”。
本报小记者戚玉洁,不但仔细听,认真地记录,而且在报告会后留下了优秀大学生的联系方式。
有的小记者和家长一边听,一边用手机和DV机,将优秀学子们精彩的演讲录下来。
“请你给我留个电话号码”、“请教一下提高英语成绩的技巧”、“谈谈你的学习心得”…… 报告会一结束,小记者和家长们就将优秀学子“分割包围”。
报告会是本报开展的“助寒门学子圆梦”活动的一部分。“助寒门学子圆梦”是牡丹晚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至今已坚持十年,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的传统美德,在爱心人士和贫困学子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本年度的“助寒门学子圆梦”活动于7月初启动,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各县区寻访优秀特困生,记录他们身处逆境、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奋发有为的事迹。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花冠集团、菏泽银座商城等众多爱心企业的支持。10年来,本报与市慈善总会、团市委等部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累计帮助千余名贫困学子实现了大学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助寒门学子圆梦”活动成为卓有影响的品牌公益活动之一。
文/图 亚伟 培军
(责任编辑:正强)